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傲于权贵,窥察洞明。...

来源:语文精选馆 2.7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傲于权贵,窥察洞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李大宜不恤*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    薄:轻视

B.监*李大宜不恤*务            恤:顾及

C.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幸:帝王到某地

D.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      短:缺点

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是(     )

①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②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

③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

④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⑤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⑥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以气质自我欣赏,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辅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在哥舒翰兵败后谒见玄宗陈述兵败原因,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见。

C.皇帝让各个皇子分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起兵*,肃宗召其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史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这既让蜀地百姓劳累,又给**制造了隐患。

12.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2)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回答】

9.D

10.B

11.B

12.

(1)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用乞讨来满足自己生活。(得分点:客于:介词结构后置。求丐:乞讨。自给:满足自己的生活。)

(2)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得分点:且:况且。节:权力。宁:难道。拔:战胜。)

(3)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答复秦国的人,但没能找着(这样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中的“短”如解释为“缺点”在语法上讲不通;因该词后面跟了介宾结构,故“短”活用为动词,说某人的短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就可以借助语法知识辨别正误。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高适”,二是“窥察洞明”,依据这两个个条件即可选出*。①表明高适恃才放旷;③表明高适傲视权贵;④表明高适很有才华。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首先应认真审题,审出题干的要求,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是否有“直接”“间接”等字样。比如本题,题干中明确说明选出“能够表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一组”,这里的信息有两个,“高适”“窥察洞明”,“高适”是对象,“窥察洞明”是特点;然后运用排除的办法进行选择。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原文“征于翰讨禄山”中的征不是征伐的意思,而是被哥舒翰征召,否则,与后面帮助哥舒翰镇守南阳就矛盾了。故选项中“高适征讨哥舒翰”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辨别正误,B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二段,选项曲解实词的意思,把“征”误解为“征讨”。

12.第一句中,“客于梁、宋”,介词结构后置;“求丐”,乞讨;“自给”,满足自己的生活,宾语前置句。第二句中,“且”,况且;“节”,权力;“宁”,难道;“拔”,战胜。第三句中,“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求可使报秦者”;“报”,答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比如第一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第三句中的定语后置句;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