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

来源:语文精选馆 1.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从之游                   游:求学

B.帝自践阼后                 践阼:登基

C.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旨:皇帝的诏书

D.未闻缙绅缁流               缙绅:官员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 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⑤章数十上, 亦不听

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 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 被官员推荐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 又因政绩卓著,同年,让他担任了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 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把他们当做亲信, 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 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如刘基、徐达之见猜,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回答】

11.C

12.D

13.B

14.(1)吴印、华克勤这类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因此这些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2)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远呢?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语境,把握语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断。C项,本句的大意为: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可以推断,旨:意旨,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作答,一靠日常积累,二靠对语境的把握。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如本题C项,学生容易把“旨”字理解错误,以为是“圣旨”等,其实,细致分析本句大意,则不难推知*。

12.

试题分析:该题选择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只要通读全文,认真筛选选项,不难得出*。六句话中第①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 潜力读书。第③句与李仕鲁无关, 是说陈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此类题答题步骤为: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论断的含义,回到原文,揣摩理解,注意比较,排除干扰项;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项代入原文比对,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确定正确的一项,在比对、排除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找准区间,忌层次不清,关注手法,忌神合貌离。本题中,要注意①句所说内容与题干不符,第③句直接与人物无关。据此排除得出*即可。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错在“同年,让他担任了大理寺卿”,文段中说“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可见李仕鲁担任大理寺卿与黄州同知不是同一年发生的事。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如本题,B项,“同年,让他担任了大理寺卿”这一说法,与原文所叙不相吻合。

1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属”:这类人,“拔擢”:提拔,“由是”:因此“徒”:人,各1分,意念被动句“拔擢至大官”:都被提拔为大官,1分,句意1分,“寄以耳目”意译通顺即可;(2)“见”:被,“视”:和,“相去”:相比较,各1分,句意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中,要注意个别重要词语的翻译。如“属”,“见”都是课内常见的词语,翻译起来应该不难。

【文言文翻译】

李仕鲁, 字宗孔, 是濮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 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原来就知道仕鲁声名, 洪武年间, 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 有司推荐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 太祖非常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为黄州同知, 说: “我暂且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 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 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 对佛教很爱好, 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 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如果应答皇帝当庭提出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就赐给金袈裟衣,诏到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类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因此这些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 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 共同任官成为同事, 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 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竟然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的被猜疑,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距能有多远呢? 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 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 那么国家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 就请求为释氏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善世院改为僧录司, 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 都提高他们原先品级俸禄。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 “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 凡是意图所指的地方, 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 为什么舍弃儒家圣学而崇尚佛教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 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格刚直耿介, 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朱氏学, 以排除佛学为自己的任务。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 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佛教,无怪乎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笏板, 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 命令武士击打之, 立即毙死于台阶下。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