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入黄溪闻猿①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上闻...

来源:语文精选馆 3.17W

问题详情:

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入黄溪闻猿①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上闻...

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小题1】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

【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回答】

【小题1】①触景生情: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 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②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2】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解析】

【小题1】题干要求“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宗明义,单*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水经注·*水》)。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小题2】题干问的是“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人物情感。分析情感要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和关键意象。两首诗都写到关键意象“猿”,但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