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

来源:语文精选馆 2.0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

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①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流人即流落*湖的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属乐府商调曲,曲调哀切。  ② 分付:交给,安排。

13.有人说首句与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手法极其一致,请指出该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4.诗评中说:第三句描写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又是听觉形象。请简要赏析。

【回答】

13.借景抒情(连用多个意象创设意境——列锦、列词、白描)的手法。作者并列运用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进行写景,枫林暗示秋天,此时作者乘坐孤舟在月夜前往被贬之地。借此凄清之景抒发被贬之愁情。

14.视觉角度看是写秋雨中的岭*,处在烟雨迷茫之中,表现的是迁客内心之迷茫;听觉角度是接续第二句写古筝之音,犹如千重万重雨那般繁复急促,表现的是流人心绪之复杂(或:凄凉不断)。(3分+3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有人说首句与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手法极其一致,请指出该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句表现手法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作者并列运用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进行写景,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枫林暗示秋天,此时作者乘坐孤舟在月夜前往被贬之地。借此凄清之景抒发被贬之愁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兴等)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第三句描写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又是听觉形象。请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写景角度,该以角度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视觉角度看是写秋雨中的岭*,处在烟雨迷茫之中,表现的是迁客内心之迷茫;听觉角度是接续第二句写古筝之音,犹如千重万重雨那般繁复急促,表现的是流人心绪之复杂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有以下几个(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2)**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不同,把不同**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景物**角度分析写景特*。(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本题就是从视觉听觉角度来写景的。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