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②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

来源:语文精选馆 8.76K

问题详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②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②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①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到湖北*陵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越*:即粤*,诗中指柳*。③郢:古地名,在今湖北*陵西北。

(1)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紧扣其中的数量词简要赏析。

(2)有人认为,尾联中“长在荆门郢树烟”句中的“烟”字应改为“边’,字,有人则认为还是用“烟”字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回答】

(1)颔联抒发了诗人多年来被贬南方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一身”与“万死”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自己遭遇的重重险恶和苦难;“六千里”和“十二年”从时空角度写出了诗人被贬之远和被贬时间之长,字里行间充溢着抑郁之气和怨恨之情。

(2)还是用“烟”字好。理由:“烟”字恰切地呼应上句“梦”字,状写出烟云笼罩的情景,营造出迷离朦胧的意境,颇能传梦境之神,诗味浓郁。②“烟”字生动形象地烘托出诗人对弟弟浓重的相思之情和心中的愁绪,显得情深意浓,真切动人。③“边”字太平淡,肤浅,缺乏形象感,不能呼应前面的“梦”字,无意蕴。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颔联作者的情感,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一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可能*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一身”与“万死”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自己遭遇的重重险恶和苦难;“六千里”和“十二年”从时空角度写出了诗人被贬之远和被贬时间之长。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昧。宋代周紫芝曾在《竹被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烟”字生动形象地烘托出诗人对弟弟浓重的相思之情和心中的愁绪,显得情深意浓,真切动人。“边”字太平淡,肤浅,缺乏形象感,不能呼应前面的“梦”字,无意蕴。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