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来源:语文精选馆 6.86K

问题详情: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A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B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到居巢,*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掠夺。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               B.客谢之(谢:感谢)     

C.监试者异之(异:惊奇)                 D.以病去(去:离职,离开)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朗之内外(助词,的)                   B.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介词,因为)

C.稍稍宾客其父(代词,指仲永)           D.今寇未至而先徙 (连词,表并列)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B.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抢掠。)

C.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现在您离开那里而迁居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躲避朝廷灭亡的期限罢了。)

D.朗躬巡视,致医*。(司马朗亲自巡视*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

4.选出对“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他的父亲利用他的优势,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B.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避开同县的人,不让他们学习。

D.他的父亲认为仲永有优势,每天拉着仲永避开同县的人,不让他们学习。

5.选出下列对A、B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仲永小时候就善于作诗,文理皆有“可观”,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天赋。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是因为他胃口不好。

D.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回答】

1.(B) “监试者异之”的“异”,是指“对……感到惊奇”。

2.(D) “今寇未至而先徙”的“而”为连词,表转折。

3.(C)“彼”“此”具体所指为“野王”“温县”,“朝亡之期”应为“早晨死亡的期限”。

4.(B)

5.(C) “胃口不好”是文中所没有提及的。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