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

来源:语文精选馆 2.6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4.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15.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

【回答】

14.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

15.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这是一个人物形象,要使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还要点明形象的意义,即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可以结合诗歌注释对作者的介绍和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上阕前两句写出词人对青山一片痴情,“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这或许是词人想象 中的高人逸士的*格吧,后两句是些貌似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岁暮寒冬,青山全此人到常到山中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寒”即指自然界也指*上的寒。下片开篇写山中明月,结尾两句写词人身只影单,住在山中溪畔,唯有流水中浮动着的月影相陪,这是多么难得的伴侣,多么难得的友情!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进而把握词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抒情方式的题目,题干中已经有明确的提示,在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让我们结合词意具体分析,首先要交代全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词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长夜无眠,独咏《离骚》,这是一幅凄清、幽独而又含有晶莹*泽的途欢。清楚这些,再知人论世,关注词人写作背景,进而很容易弄清楚本词的抒情方式。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1)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2)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3)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4)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