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

来源:语文精选馆 1.51W

问题详情: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开垦出来,促使人们在水利建设中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所谓“井田废,沟洫堙,水利所以作也”,就是这个道理。在夏、商、西周时代,农田水利主要以排为主,灌为次。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新出现的水利工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现人工灌溉。这与禹治水后积水有了很大消退,同时与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一带干旱较为严重有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郭松义《水利史话》

材料二 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调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摘编自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

材料三 1952年,*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

——摘编自《南水北调工程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水利建设的变化及原因,并说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回答】

(1)变化:从平息洪水到人工灌溉。

原因:古代农业的发展,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变化。

积极作用:改善生存环境;保护小农生产。

(2)背景:隋统一全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前朝修建的水利工程,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隋炀帝致力于*的巩固和发展。

(3)意义: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因小农生产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田野被开垦出来……新出现的水利工程着重于拦洪蓄水,实现人工灌溉……气候的变化”,从治水策略、农业发展及气候环境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善生存环境及保护小农经济等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调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并结合所学,从隋朝统一、前代基础、加强区域联系及隋炀帝的个人抱负等角度分析阐述。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助力北方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等方面概括作答。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

题型:综合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