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

来源:语文精选馆 3.0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

薛宝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才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

“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新*成立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

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

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沉下来。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  

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

②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 (摘自《侯宝林评传》)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我”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  

B.侯宝林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

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

D.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

E.侯宝林的相声既有说学逗唱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8.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9.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0.作者为什么说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回答】

7.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8.①侯宝林改变了相声的表现形式: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②侯宝林提升了相声的地位: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③侯宝林在退出舞台后,陆续发表文章,填补空白,为后人铺路。(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主观原因:①自尊的需要。他不希望把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这自尊是心灵受到创伤而形成的自我保护。②对人生和艺术哲学的追求。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客观原因:①身体因素。60多岁,心力体力不比从前。②时代因素。为*所钩沉的时代垃圾及民族劣*所折磨。(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10.①侯宝林严肃地对待表演:除去舞台上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舞台风度“派头”彰显文明,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②侯宝林年少时街头卖艺的经历在其看来这挣饭的本事是出卖自尊,因而充满伤感。③人们对艺人不尊重令其时时伤感:他时常想起《牛虻》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所受的践踏及扭曲;在日常交往中,总有些人戏称他“侯宝林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题干问的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A项“亦师亦友”概括不准确;C项“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是他自尊的体现;D项“退出舞台”不是消极地退却。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如本题A项“亦师亦友”概括不准确;C项“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是他自尊的体现;D项“退出舞台”不是消极地退却。

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对相声这门艺术”“突出贡献”提供了信息的方向*,“哪些”提示了*的多样*;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文章第三段“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文章第四段“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文章最后一段“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既然是“哪些方面”,自然应是多角度,而且是“对相声这门艺术”“突出贡献”。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主要在文章第六段“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链接资料一“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 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比如本题,要重点抓住“侯宝林急流勇退”,故所找内容应主要突出他侯宝林急流勇退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由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

10.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侯宝林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考生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要注意答题的模式,此类题目的模式与小说中的形象题有相通之处,一般是总分式答题,先总说特点,再举出事例。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思路点拨】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其方法如下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传记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特征,使得传主的个*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