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来源:语文精选馆 3.3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至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百步而后止            或:或者

B.勿夺其时                夺:耽误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不满,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曳兵而走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士大夫之族

C.则移其民于河             学于余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举匏尊以相属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对孟子说出自己的困惑之后,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使得梁惠王认识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做法和“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

B.第四节,孟子先陈述了“王道之始”的做法:不违农时,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接着,孟子提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治民之产,使百姓衣食无忧,使*生活安定, 安居乐业,再进行教化。

C.孟子批评统治者“不知检”“不知发”,并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的对比,对梁惠王进行直接批评,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指出统治者实行“王道”时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D.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论*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21.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道德经》)

【回答】

18.A

19.A 

20.C

21.(1)只是(他们)没有(跑)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3分,“直”“是”“走” 翻译出来各1分)

(2)(贵族家的)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检”、“发“各1分,全句通畅1分)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或百步而后止”中“或”指“有的人”。解答本题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本篇是课内文言文,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积累。当然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前后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前一个“之”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之”与“族”连用,表示某一类人。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到”,后一个“于”是介词“向”。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后一个“以”是连词“来”。 解答本题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C项,“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是对比,而是比喻。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直”是“只是”;“是”是“这”;“走”是“逃跑”之意。第(2)句中的“检”指“制止”;“发”指“开仓赈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攻坚强者(人名)、天下”等,动词“易”;莫柔弱于水(状语后置局)、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无以……(固定句式)、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莫不知/莫能行(句式对称)“而、以”虚词等。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兵器*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