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

来源:语文精选馆 2.54W

问题详情: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

杨 逸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送抵积贫积弱的*。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

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

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中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

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

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知名的肿瘤学家。

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实。

然而,“文化大*”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

【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之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

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

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实。

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

(2)在积弱积贫的*,梁伯强竟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有哪些主观因素?请简要概括。

(3)作为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的教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世纪学人的梁伯强,其“妙术仁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阐述。

【回答】

(1)D,3分;E,2分;A,1分

(2)①有志向:年幼时母亲病逝,他立志济世救人;*积贫积弱,先进的西洋医术传入,引导他走上从医之路;②勤勉好学:成绩优异才得以学医,继而被留任助教,又被推荐到德国研修;③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辩*分析传统医学,关注实际进行研究。

(3)①上课认真,准备充分。准点地出现,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甚至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等;②善于鼓励,言传身教。告诉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③理念先进,影响深远。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

(4)妙术表现在①医学实践上:认真钻研,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而且在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期间,使学术研究气氛浓郁。②医学研究上:博士论文受到认可,莫斯科第八届*肿瘤大会上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等成就。(每点2分)仁心表现在:因一场症疫夺取母亲的生命,便产生济世救人的想法;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因果错误,是因为母亲病逝;B不是同济大学副教授,而是中山大学的;C“否定态度”错。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对读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主观因素”的表现,应该一些优秀的品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主观因素”,应该是一些优秀的品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筛选。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肯定之处”,应该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肯定之处”,应该是一些具体的做法。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审清题干,分别对“妙处”“仁心”作概括,结合文章找到具体的事例。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品质的成因,答题时首先概括,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此题属于前者,在文中找到“妙术”和“仁心”。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