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于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

来源:语文精选馆 1.4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于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于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伐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献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高祖刘邦)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拒,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梁孝王(窦太后之子,景帝胞弟)使人*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8.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身份低微

B.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C.王长者,不倍德                  倍:通“背”,背叛,背弃

D.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          案:审查,查办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田叔受皇上赏识的一项是

①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

②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③公长者,宜知之。

④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⑤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⑥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11.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陛下,下臣对统治者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陛本为宫殿台阶,据东汉蔡邕《独断》,谓群臣与天子言,因距离远,先呼立陛下。侧近臣与之言,由彼上达。

C.北夷,是我国古代对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各个朝代具体名字不同,如:戎、狄、蛮、羌。

D.景帝,即汉景帝,这是称其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廉直,喜任侠,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D.田叔不让景帝过问梁孝王派人*袁盎的事,原因是,他认为景帝得知真相后,会左右为难。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回答】

8.A

9.D

10.D

11.C

12.C

13.(1)恰逢事情被发现觉察了,汉帝下诏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

(2)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发出作战命令,士兵们登城拼死抗敌,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作战一样,因为这个缘故战死的人有几百个。

【解析】

8.

试题分析:A项“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的“微”,后面的内容为“陛下”,译为身份低微不合语境。应该译为“如果没有”。结合“微斯人,吾谁与归”理解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A“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的“微”,后面的内容为“陛下”,译为身份低微不合语境。应该译为“如果没有”。结合“微斯人,吾谁与归”理解即可。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9.

试题分析:①是赵王的行为,不是皇上;④表现孟舒手下对孟舒的忠心。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田叔”,品质是“受皇上赏识”,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是赵王的行为,不是皇上;④表现孟舒手下对孟舒的忠心。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注意虚词“矣”,结合句意断句。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忠厚长者本该杀人吗?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忠厚长者呢?”。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可知,孟舒并没有主动率士兵抵御,而是士兵主动登城御敌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C项结合文本内容“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可知,孟舒并没有主动率士兵抵御,而是士兵主动登城御敌的。

13.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会”译为恰逢,“唯”译为只有,“就系”译为被逮捕,“群臣反者”定语后置,固定称呼人名字保留“汉帝”“赵王”“ 赵午”“ 贯高”。第二句“孟舒”保留,“罢敝”译为疲劳困苦,“出言”译为发出作战命令,“死敌”译为拼死抗敌,“以故”译为因为这个缘故。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本题的“汉帝”“赵王”“ 赵午”“ 贯高”等,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古今异义词要注意体现。句首主语省略的要补充。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喜欢剑术。田叔为人廉洁正直,喜好侠义之风。交游各位公卿。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赞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赵王认为他很贤能,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

恰逢陈豨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国的相国赵午等数十人都为此很愤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皇上对待您竟是如此,臣等请求您允许我们发动叛乱。”赵王把自己的指头咬得出了血,说:“我的父亲失去了封地,如果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不能下葬,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于是贯高等人议论说:“赵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最后私下里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现觉察了,汉帝下诏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逮捕。这时汉帝又下诏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自称是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查清楚了,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田叔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做了汉中郡守。

汉文帝刚即位,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忠厚长者啊,应该能够知道。”田叔叩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忠厚长者。”这时孟舒因为抵御匈奴犯边抢劫不力、云中郡遭侵犯抢劫尤为严重而犯法获罪,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忠厚长者本该杀人吗?先生怎么能说孟舒是忠厚长者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贯高等人谋反,皇上下达了确切明白的诏书,赵国有敢跟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头发颈带刑具,跟随赵王张敖,想要为他效死,自己哪里料到要做云中郡太守呢!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困苦。匈奴王冒顿刚刚征服北夷,又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登城拼死抵抗,像儿子为父亲、弟弟为兄长作战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长者的原因。”于是皇帝说:“孟舒真是贤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

数年后,梁孝王派人杀了过去吴国的国相袁盎,景帝征召田叔来查办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获了梁孝王的案情。返回朝廷 禀报,皇上说:“梁孝王有那样的事吗?”田叔回答说:“有那样的事。”皇上问:“事实在哪里呢?”田叔说:“皇上不要把梁孝王的事当作(大事)追究啊!如果梁孝王不伏法受死,这就是废弃了汉朝法律;如果他伏法受死,那么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些都是陛下的忧虑啊!”从此,皇上认为他是大贤人,让他担任鲁国国相。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