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瞻云传(明)陈继儒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

来源:语文精选馆 1.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瞻云传(明)陈继儒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瞻云传

(明)陈继儒

①瞻云子者,姓赵,名淮,字源长,太仓人。七龄而丧父,又七龄而丧母,遂自号曰瞻云子,志思也。三娶三失偶。*喜孤伴,好苦吟诵。

②顾独为琅玡兄弟及太原父子所知①。琅玡殁,王文肃公②解相印归,与公日益昵。所居去文肃南园不数武。文肃巾车过园,辄物*赵翁在否。在则相与把臂入林,分兰艺菊,举觞斗棋,率抵暮以为常。而他若单赤贫,委苍庳屋,必侧身趋视之,去亦不复问报谢。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群少年竹肉满堂,噤无敢发声音。*慷慨,重然诺。人以缓急告,虽酣极燕笑时,辄愀然舍去。凡为人经营劝导,宛转词*间,不啻身当之。贫者炊,暴者葬,具得公力居多。

③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与人交,坦直无他肠,所谈皆道义风雅节侠,未尝以俗务经怀。独不耐龊市人态,甚则内呕,至义形于*。虽富贵人,富家翁,折行就之,而心不服也。当文肃鼎盛时,坐无公不欢。公抗言无忌讳,退亦罕所干请。文肃每叹曰:“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④及文肃父子相继捐宾客,物情炎冷,邅几百变,而公以一布衣,始终慰存太原家如故。文肃存不加腴,亡不加瘠,衡门吟咏,老而不衰,其感报知,勃勃须发胸抱间,则又古高渐离、侯生之流何亚也。惜里中知公者鲜,故于七十有五时,为作《瞻云子传》。

(有删减)

【注】①琅玡兄弟、太原父子:琅玡兄弟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太原父子指王锡爵及其子王衡。②王文肃公:王锡爵,卒谥文肃,有《王文肃集》。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辄物*赵翁在否         物*:访寻

B.分兰艺菊               艺:欣赏

C.人以缓急告             缓急:困厄

D.退亦罕所干请           干:请托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锡爵赏识赵瞻云,甚至到了坐席上没有赵瞻云就不快乐的地步;罢相归田后,他与赵瞻云的关系更加亲密。

B.赵瞻云虽生*喜欢独处,但在酒酣耳热之际,也会一展歌喉,凭借着他那曼妙婉转的歌声征服所有在场的人。

C.赵瞻云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劝导别人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常做帮助贫穷的人、安葬暴亡的人这样的善事。

D.赵瞻云懂得感恩,他感报琅玡兄弟、王锡爵父子的情意,与古代高渐离、侯生之类的人物相比丝毫也不逊*。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屠老子之宫,每有胜游,而公赴必人先,归必人后。

(2)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

18.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赵瞻云的品格特点。

【回答】

15.B

16.D

17.(1)佛寺道观,每次有引人快意游览的活动,赵公一定在他人之前去(去得一定比他人早),一定在他人之后回(回来得一定比他人迟)。(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2)我见识过的(结识的)人多了,像这样口中没有花言巧语,腰间没有谄媚之骨的人,大概只有与我比邻而居的老翁赵瞻子了吧!(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在分句赋分基础上,扣1分。)

18.①孝悌仁爱;②坦荡高雅;③敢于直言。(答对一点,1分;三点全答对,4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此题选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项,要看清要求,有时会选正确项,不要定势思维。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B项中,分兰艺菊。结合语境,“在则相与把臂入林,分兰艺菊,举觞斗棋”前文讲述文肃与赵关系亲密,从后句看出,“分兰艺菊,举觞斗棋”是二人的行为活动,下句是喝酒下棋,前句结构与之相同,所以“分、艺”都是动词,艺,有种植的意思,没有赏析的意思,句意为赏兰种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规律总结】实词推断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等。(2)联想迁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根据这一点,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都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推断。如本题的B项中,分兰艺菊。用互文对举法判断,结构与后句相同,该短语也是对称结构,两个动宾结构。用语法推断,艺,是动词。《说文》中艺,种也。《左传》艺山林也。“艺”都是种植的意思。

16.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确切的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做该题的前提是基本能读懂文意。看清选项内容,回到文本寻找相对应的内容,理解翻译,和选项对比,确定说法有无不同,是否正确。D项中“赵瞻云如何感报琅玡兄弟知遇之恩的”,文中未述及。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屈解文意,无中生有等类型。本题D项即是无中生有。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本着句不离段的原则,将该句放入语境中整体把握其大意。大意为,游览时风景绝佳地方。赵公一定去得比人早,回得比人晚。具体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另外,有些使用讳饰或修辞手法的词句要意译。如第一句中“浮屠老子之宫”要译为佛寺道观。第二句中“佞舌”,译为花言巧语。另外,还要关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以、为、之、而、其等。该题第二句中“其”,语气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要遵从“信、达、雅”的原则。信,意思是语语翻译用词在准确;达,意思是翻译的语句整体表达要通顺。雅,意思是翻译的语言要有文采。文言翻译要求直译,虽然要求直译,但并非每句每个词都可以直译,遇到不可直译的,如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辞手法的或使用讳饰手法的词句就需要意译。如,同样是死,但身份地位不同,叫法也不同,过去皇帝死叫驾崩,山陵崩。诸侯死叫薨,老百姓死叫填沟壑。比如本题中的“浮屠老子之宫” “佞舌”就要意译。

18.

试题分析:该题教材归纳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赵瞻云的品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用形容词准确评价。做该题首先通读全文,看文中是否有直接评价人物品行的词, 如果有可以直接取用。如果没有,则要思考文中写了赵公的哪些事,每件事能表现他什么品质精神,然后加以概括,分点表达。此外还有留心文中有无他人对赵公的评价,因为评价的言辞能从侧面表现人物。本题答题范围是第三段,“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表现其孝悌仁爱,这里“父”“母”都是词类活用现象,名词活用为状语,像侍奉……一样对待。“与人交,坦直无他肠,所谈皆道义风雅节侠”表现其坦荡高雅。“公抗言无忌讳”及文肃赞叹的话都是表明其敢于直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言文选文通常是人物传记,写人叙事为主。评价人物从三个方面,一看文中直接评价词;二看事情,通过事情的发生发展及结果看人物的品行;三看他人评价,该角度是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如该题中“坦直”“所谈皆道义风雅”就是直接评价词。“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殁皆有恩礼。”就是通过事情表现其品行。文肃赞叹的话“吾阅人多矣,若口无佞舌,腰无媚骨者,其邻叟瞻子乎!”是就侧面评价。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