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望海楼①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声流笔底,六朝帆影...

来源:语文精选馆 9.41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望海楼①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声流笔底,六朝帆影...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海楼①

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城内。②铁瓮:镇*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6.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为什么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2分)

17.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 ,这是从和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分)

18.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

【回答】

【*】

16.烘托望海楼的高峻。(2分)

17.空间  时间(2分)

18.①**(红白)②声音(画角)③动态(催、起)(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1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是2003年高考上海卷的第17至20题。米芾的诗题为“望海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这是为望海楼铺设高接云天又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首联二句是诗人自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限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可见此题的*是: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描写内容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描写角度和层次。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昼夜奔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声流到了笔底,*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此题的*是:空间、时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景物描写的角度。就在诗人尽情观赏、兴致勃勃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的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边升腾起白*的雾气。这一联写景是自楼内向楼外远望,视线随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形成**对比,日落、*起形成动态对比,画角之声与黄昏的静又形成对比。它们又融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这样看来,此题的*是①**(红、白);②声音(画角);③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