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西楼子北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来源:语文精选馆 8.49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西楼子北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8分)

西楼子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7.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回答】

17.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意境的题目。这类题目首先要抓住意象,然后将意象合到一起构成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感情。提问方式主要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的提问很明确,一是“描写了什么景象”,一是“前两句从什么角度”,考生只要依据解题的步骤来思考即可。开头两句写海上的风浪,首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维妙维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潮头如云,去而复回,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诗人抓住最富于孕育*的顷刻,描绘出一幅极其壮美的“惊涛拍岸”油画,极富震撼人心的作用。“海浪如云”是诗人眼中所见,北风吹起的“数声雷”是诗人耳中所闻,角度很明确,一是视觉,一为听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题目。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有: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本诗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后两句,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哪有挂帘呢?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关键字眼在于“卧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