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文帝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文帝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晁错,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文帝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错复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縣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会窦婴言袁盎,诏召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乃屏错。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孰计之。”乃拜盎为泰常,密装治行。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胜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错已死,谒者仆**公击吴、楚叛将。还,见上,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然曰:“吾亦恨之!”乃拜*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汉书·晁错传》)

3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3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博士,古代可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可以指学官名。

C.太子,指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君位的人,通常住在中宫。

D.景帝,汉文帝之子,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共同开创“文景之治”。

3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不负期望。晁错被派去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向朝廷上奏报告学习情况,称道《尚书》,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等。

B.晁错忧国忧民。匈奴多次侵犯边境,晁错上书谈论兵事,又上书阐述守边备塞,鼓励农耕等主张,随后又说应该削诸侯。

C.晁错曾受宠信。晁错写出了三十篇奏疏,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然而对他的才华很是赞赏;当时,太子也称赞他的计策。

D.晁错死于东市。诸多大臣上奏*劾晁错,认为晁错应当受斩,晁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上车,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

3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繇此与错有隙。

(2)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339.晁错因何被杀?请简要概括。

【回答】

335.A

336.C

337.C

338.(1)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 (2)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

339.①晁错蒙受荣宠,招致大臣嫉妒;②晁错力主削藩,招致诸侯嫉恨,成为他们反叛的借口;③皇上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晁错。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间言事”是请求的宾语,“错数请间言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迁”,升职,“为御史大夫”是指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所以“迁为御史大夫”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画线句的意思是: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私底下听他谈论国事,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通常住在中宫”错误,东宫,是太子的住所和办公地点,因为在皇宫东边,所以称为东宫。“东宫”也被用作代称太子。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C项,“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错误,由原文“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可知,是没有全部采纳而不是没有采纳。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1)杂议,*议论;难,反对;繇,自、从;隙,嫌隙、矛盾。

(2)称,称颂;德信,德义诚信;疏,疏远;亡,通“无”,没有。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幸倾九卿”可知,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招致大臣嫉妒。

由原文“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可知,晁错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汉文帝认为他是个奇才,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招致诸侯嫉恨,成为他们反叛的借口。

由原文“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愚计出此,唯上執计之。’……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错不称胜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臣请论如法。’制曰:‘可。’”可知,袁盎建议杀晁错平息事件,皇上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晁错。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时,朝廷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齐国有伏生,以前秦国的博士,研究《尚书》,九十多岁,年老不能够征召。于是皇帝命令太常派人去学习。太常就遣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回来后,趁机上书报告学习情况,称赞解说《尚书》。文帝下诏任命他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又任命为博士。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晁错又论守边备塞,鼓励农耕,致力本业,当世的两件紧急要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募民迁徙到边塞去。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袁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秘密谈论政事,景帝总是听从,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帝与晁错商议出兵的事,晁错想让皇上亲自率兵,而自己留守。当时窦婴正推荐袁盎,袁盎受诏入见,皇帝正与晁错调动兵草。皇帝问袁盎说:“有什么计策?”袁盎回答说:“请屏退身边的人。”于是让晁错离开。袁盎回答说:“如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派人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的土地,那么不会流血就可以全都罢兵。我只能出此下策,希望皇上自习计划。”乃授予盎为泰常,秘密整理行装。十几天后,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上奏*劾晁错说:“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义诚信。想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给吴,没有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晁错应当受腰斩刑罚,臣请求按法论处。”皇上批示:“可以。”晁错一点儿也不知道。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晁错死后,谒者仆**公大白吴、楚的叛将。回到京城拜见皇上。*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景帝认为很正确,说:“我也感到遗憾了!”于是授予*公城阳中尉。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