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

来源:语文精选馆 9.47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拜议郎,矩乃举孝廉。

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在县四年,以母忧去官。

后太尉胡广举矩贤良方正,四迁为尚书令。矩*亮直,不能谐附贵势,以是失大将*梁冀意,出为常山相,以疾去官。时冀妻兄孙祉为沛相,矩惧为所害,不敢还乡里,乃投彭城友人家。岁余,冀意少悟,乃止。补从事中郎,复为尚书令,迁宗正、太常。

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太尉。琼复为司空,矩与琼及司徒种暠同心辅政,号为贤相。时,连有灾异,司隶校尉以劾三公。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以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帝不省,竟以蛮夷反叛免。后复拜太中大夫。

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矩再为上公,所辟召皆名儒宿德不与州郡交通顺辞默谏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因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4.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B.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C.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D.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

B.母忧,母亲去世。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

C.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乞骸骨,古时指人客死他乡,请求把遗骨归葬故乡。

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矩在任雍丘县令时,用礼教方式教化当地民众,效果卓越,民众有争论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亲自教导。

B.刘矩*格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忤逆了大将*梁冀的心愿,被贬了官,后来又被大将*梁冀彻底撤了职。

C.刘矩与黄琼等三人一起辅政,天下屡屡发生灾祸,三人因此遭受*劾,皇上也不省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罢免了刘矩。

D.刘矩少年就注重个人*守,做官后尽职尽责,颇有政绩,但最终还是因不与权贵交往,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归乡。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

②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且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

【回答】

15.A

16.D

17.B

18.①译文: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动醒悟而自我改正。(考察点:其,无,感悟,革)。

②译文:尚书朱穆向皇帝上书,称赞刘矩等人都是贤良的辅臣,并且说明殷汤、高宗不治罪臣下的高义。(考察:称,良,辅,罪。)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住名词“矩、上公、名儒宿德、州郡”断句。断完之后再回归原文,判断是否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D项“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文本“因乞骸骨……卒于家”表述顺序可看出错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彻底撤职”理解错误,文本表述是刘矩先被贬官,其后自己“以疾去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8.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其”那些,“无”不,“感悟”感动醒悟,“革”改正。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称”称赞,“良”贤良,“辅”动词作名词,辅臣,“罪”名词作动词,治罪。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矩,字叔方。他是沛国(当时汉朝郡国并行,这是一个封国的名字)萧县人。他的叔父刘光,在汉顺帝时官拜司徒。刘矩少年有很高的节气,认为叔叔刘辽还没入仕,所以回绝州郡官员(让他入仕)的命令。太尉朱宠、太傅桓焉称赞他的心意、合宜的行为。这就是他的叔叔刘辽被诸公所征召的原因,(刘辽被)授给议郎的管职,刘矩这才(同意)被举为孝廉。

刘矩渐渐升迁为雍丘县令,他用礼教教化当地民众,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化而自我改正,民众有争执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当面训诫教导,刘矩认为怨恨愤怒这些事情可以忍受,没有必要去县衙告状,并让他们回去反省思考,那些诉讼的人都被他的做法感化,总是各自都放弃争执和诉讼回去了,有人在路上捡到东西,都会设法寻找失主,刘矩在雍丘县为官4年,后来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去。

后来太尉胡广推荐刘矩贤良方正,连续4次迁升为尚书令,刘矩*情光明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悖逆了大将*梁翼的心愿,出京被贬出京城任常山相,刘矩因病而辞官,当时梁翼妻子的哥哥孙祉为沛国国相,刘矩怕被他*,不敢回故乡沛国,于是投奔彭城朋友家,过了一年多,梁翼对刘矩逐渐有所理解后,才停止*刘矩,刘矩被补授为从事中郎,后复官为尚书。又迁升为宗正、太常。

延熹4年,刘矩代替黄琼为太尉,黄琼复官担任司空,刘矩和黄琼、司徒种嵩同心辅政,被人们称为贤相,这时天下接连有灾或异常的事发生,司隶校尉借此*劾刘矩和黄琼。司徒种嵩三人。尚书朱穆向皇帝上书,称颂刘矩等人都是贤良的辅臣,来言明殷汤高宗不治罪臣下的高义,皇帝不省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将刘矩罢免了,后来又再次受官刘矩为中大夫。

灵帝初,刘矩代替周景任太尉,刘矩又位居三公,他所举荐征召的人都是有名有德的大儒士,他不和周郡的官吏结交来往,进言多采用顺从词汇,暗含劝谏,大多被皇上明晓而采用,后再次因口食事情被免职,于是请求退休,死在家中。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