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铁血柔情林觉民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

来源:语文精选馆 1.6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铁血柔情林觉民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铁血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竞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非*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起义需要武器**,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炸*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竞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 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殉情,豪气干云。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足见其拳拳爱子之心。

B.林觉民婚后两年便加入同盟会,并远赴日本寻找*真理,但他也没有忘记心爱的妻子,这期间还写文章思念赞美妻子。

C.起义前夕的一天,林觉民彻夜未眠,在方巾上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信,并准备以此作为临上战场前与亲人的诀别之言。

D.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行文详略得当,感情饱满,并且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

E.本文通过对林觉民*经历及情感生活的描写,把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2.林觉民的”铁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3.传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的投身光复的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回答】

11.E C

12.①加入同盟会,不惜牺牲亲情,为*积极奔走; ②怀着杀身成仁的决心,参加广州起义; ③面对敌人的审讯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从容赴死。

13.①正面写出了传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 ②侧面烘托,敌人都为之折服,使传主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③表达了作者对林觉民的崇敬、赞美、惋惜之情,增强了传文的艺术感染力;

14.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 ①林觉民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 ②林觉民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如妻书》中,光复的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 ③正是无数*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为天下人谋福。 观点二:林觉民斗争方式值得商榷。 ①林觉民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②林觉民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成功又如何;③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牺牲只能让家人蒙受痛苦,对于整个的光复事业意义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

【解析】

1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 并不是为了让林觉民仕途腾达、光宗耀祖,而是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满意的妻子”说法也不准确。B.“远赴日本寻找*真理”理解不准。原文表述是“为了实现*理想”。D.“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对表达方式理解错误。本文没有“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1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特征的能力。林觉民的“铁血”,表现在为实现*理想而舍弃亲情和爱情,义无反顾的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起义,为起义积极奔走,并为牺牲做出准备;面对被捕审讯,他大义凛然,畅论世界大势。为*殉情,豪气干云。

1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最后一段文字,写出了林觉民豪气干云的*烈士的形象。写出了两广总督张鸣岐 与水师提督李准折服于他,对他的赞叹、惋惜,正是从侧面烘托林觉民的崇高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探究林觉民的斗争方式是否合适。学生可以认可他为国捐躯的壮怀激烈,也可以否定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不管持那种观点,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之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论述,不能泛泛而谈。要自圆其说。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