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

来源:语文精选馆 3.3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丧:       ②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译文: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答:

【回答】

 (1)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其实这类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句是被字句,也是一个主谓句,先弄懂句意,“王之兵自败于秦晋”的意思是“大王的*队自从被秦、晋打败后”,主语是“王之兵”,谓语是“自败于秦晋”,按主谓结构就很容易划分出这个句子的节奏。

(2)①丧失 ②明智 [解析]此题考查解释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丧”出自“丧地数百里”,其意思是丧失土地数百里,故“丧”的意思是丧失:“明”出自最后一句“自见之谓明”,其意思是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智,故“明”的意思是明智。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此题中,“弱”“乱”“非”(其实,这几个词语在课内都学过),应进行直译,而“下”“……也”应进行意译。注意“王之弱乱”中“之”的用法: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的作用,可不译。

(4)示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深刻理解,透过表面看本质,以及对主旨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原文的内容读懂。要善于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较,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却没有认识到自己国家里*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庄子用比喻论*的方法让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所以说:“自见之谓明(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智)。”

(5)示例: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文意对人物形象、人物个*的具体分析。分析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分析人物的优点与不足。楚庄王在这里表露的不足是只看见越国的问题,不见自己的弱点,考虑问题不周全。优点是能够听信旁人正确的劝谏,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是虚心纳谏之人。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