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

来源:语文精选馆 8.8K

问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

文言文阅读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贼悉就擒,时年甫*,人颇壮之。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御*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破西人有功,带御器械。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中正不能讨。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经静州等族,榛僻不通,迩年商旅稍往来,故外蕃因以乘间。县至绵与茂,道里均,而龙安有都巡检,缓急可倚仗。请割石泉隶绵,而窒其故道。”从之,陇东遂不可得。还,使熙河经画鬼章,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初,提举教畿县保*将兵捕贼盗巡检,献民兵伍保法,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悉行其言。复往鄜延、环庆经制边事,诏凡所须用度,令两路取给,无限多寡。既行,又称面受诏,所过募禁兵,愿从者将之,主者不敢违。

问罪西夏,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自请罢省职,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坐前败贬秩。元祐初,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公违诏书之罪,刘挚比中正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为四凶,又贬秩两等。久之,提举崇福宫。绍圣初,复嘉州团练使。卒,年七十一。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B.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C.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D.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1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带御器械”,官名。宋初,选三班以上班干亲信官员佩櫜鞬,带剑,侍卫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称御带。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为武臣荣衔。

B.提举,文中多次出现,原意是“管理”,后为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 “提举宫观”(宋)等官号。

C.“仁宗”、“神宗”为皇帝年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皇帝庙号。

D.“问罪西夏”中的“问罪”指的是古代两国交战时,一方宣布对方罪则,加以谴责,以为出兵进攻的理由。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中正是一个宦官,凭借其父的恩荫入宫,宋仁宗看其才华,将其留在身边。

B.王中正筹划恢复熙河,他进入熙河,修城墙,准备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围困,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后又积极建言并被采纳,因功得到升迁。

D.在*西夏的战斗中,王中正因粮草误期自请罢官贬禄,后来又再次受重用。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贼悉就擒,时年甫*,人颇壮之。

(2)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

【回答】

11.A

12.C

13.C

14.(1)庆历时卫士反叛,王中正拿着弓箭到宫殿西边督促捕*反叛者,反叛者都被抓住当时他刚*岁,人们认为他年轻有为。(2)皇上命令五路兵马都到灵州会师,王中正超过规定的期限,粮草运输接续不上,士卒死了很多,皇上下令各*暂时分屯到延路沿边各城寨,等待时机出兵。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本句的意思:“神宗将恢复熙河,命令王中正筹划。他回京上奏说 ‘:熙河就像处于吃奶时的虎抱着的宝玉一样,乘乳虎的爪牙没齐全时可以夺取它。’于是就跟随王韶进入熙河,修城墙,备守城的器械,王中正因功升为作坊使、嘉州团练使,升任内侍押班。”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也可以抓句中的人名,比如” 熙河”、官职等专有名词和代词,比如”坊使”” 嘉州团练使”虚词“也”“ 以”,动词“言”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抓句中的人名,比如” 熙河”、官职等专有名词和代词,比如”坊使”” 嘉州团练使”虚词“也”“ 以”,动词“言”等初步断句,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应该改为:“仁宗”、“神宗”为皇帝庙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年号。

【考点定位】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我国古代的皇帝有年号、庙号和帝号之分。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与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或用*子纪年,或以帝王名号纪年,如周平王三年。 汉武帝时始建年号,如公元前116年,称元鼎元年。帝王的年号在实行初期,常常出现一帝多元的情况。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了11个年号。到了明清两朝,采用了一帝一元制,并逐渐形成了以年号来称呼皇帝的习惯,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都是以年号来称呼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表示对死者的追忆和崇敬。如高祖、太宗等。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明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每个朝代的末代皇帝都很少有庙号,因为当王朝覆灭时,皇室成员要被治罪或诛杀。帝号是指帝王在开始称帝时给自己取的称号。在我国帝号始于秦始皇,他的帝号是始皇帝。但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帝号,如明清时期,帝号逐渐被年号代替,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错误,原文“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由文意可知,率陕西兵是下诏而非主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然后进行比较选项“主动请缨解围”即可发现是曲解文意的错误。

14.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即(到,就在),就擒(被擒拿,受擒,被抓住),壮(意动,认为……年轻有为、勇猛强壮)(2)会(会和),失期(超过规定的期限),权(暂且)。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比如(1)句中的“*”翻译为“*岁”;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比如(1)“庆历”(2)“五路”。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亲的官职而补充进入宫内当宦官,转到延福宫学习诗书、历算。仁宗赏识他的才华,下令安排在身边。庆历时卫士反叛,王中正拿着弓箭到宫殿西边督促捕*反叛者,反叛者都被抓住,当时他刚满*岁,人们称道他年轻有为。王中正升为东头供奉官,历任干当御*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管河东边防的事。他因攻破敌人有功,任带御器械。

神宗将恢复熙河,命令王中正筹划。他回京上奏说“:熙河就像处于吃奶时的虎抱着的宝玉一样,乘乳虎的爪牙没齐全时可以夺取它。”于是就跟随王韶进入熙河,修城墙,备守城的器械,王中正因功升为作坊使、嘉州团练使,升任内侍押班。

吐蕃包围茂州,皇上诏命他率陕西的兵马去救援,茂州解围。从石泉到茂州,称陇东路,土地肥美,西羌据有这里,王中正不能*。就乘吐蕃入侵之机,上奏说:“陇东路经过静州等族,荆棘多,偏僻不通,近年商旅稍有往来,所以外族才得以从此进入。石泉县与绵、茂二州距离相等,龙安有都巡检,缓急时可以倚仗。请割石泉县隶属绵州,以堵塞这条旧路。”皇上允许,陇东就不能得到。王中正回来,出使熙河,处理鬼章的事物,升为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初年,王中正为提举教畿县保*将兵捕贼盗巡检,献上民兵伍保法,请求在村旁空地和县中按时检阅训练,意见都被采纳。他又去鄜延、环庆管理边境事物,皇上下诏凡是边事所须费用,都由这两路提供,多少不限。出发后,他又声称是得到皇上的当面允许,在所过之处招募禁兵,愿跟从他的他就带走,主帅不敢违抗。

宋*西夏,任用王中正为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皇上命令五路兵马都到灵州会师,王中正超过期限,粮草运输接续不上,士卒死了很多,皇上下令各*暂时分屯到鄜延以及沿边各城寨,等待时机出兵。王中正自己请求罢去内侍省官职,转为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因前次兵败被贬官禄。元祐初年,言官又论奏他率二十万*队,公开违背诏书的罪状,刘挚把王中正、李宪、宋用臣、石得一列为四凶,王中正又被贬官两等。后来,王中正为提举崇福宫。绍圣初年,起用他为嘉州团练使。王中正去世时七十一岁。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