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

来源:语文精选馆 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贰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

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其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宁。上将返跸,为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因是以罪。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游,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庶吉士,明清时期从科举考试有潜质者中选拔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近臣,属于翰林院,但却是短期职位。

B.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是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因多于春天举行,故称“春闱”,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通过后,需于下月参加殿试。

C.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D.谥,古人死后都有的被加上的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此处谥号“文端”为褒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

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

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

【回答】

9.C

10.D

11.B

12.(1)当时张英都是(大都)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就)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给分要点:“率”,一概、全都,大多、大都;“辄”,总是,就;“趋”奔向;“慎密”细致周到;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

(2)等到张英见到皇上,极力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给分要点:“盛”,大,极力; “沮”,沮丧,失望; “见知”,受人知遇;“竟”,最终;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词语断句。例如此题可根据“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④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句子结构也可帮助断句。句中的官职名“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也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例如本题可参考的断句因素“曰”,用作主语的名词或官职“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不是所有人死后都可以有谥号,只有当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及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才有资格有谥号。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则是考查古代帝王大臣死后的称号“谥号”的文学常识。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赐宴畅春园”应是在张英致仕之后。“多次”原文没有表述。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B的表述存在时间上的错误和无中生有的错误。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率”,一概、全都,大多、大都;“辄”,总是,就;“沮”,沮丧,失望;“见知”,受人知遇;“竟”,最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趋”奔向;“慎密”细致周到;“盛”,大,极力等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张公名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屡经升迁任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皇上开始选择儒臣放在身边,设立南书房,命令张英进入当值,在西安门内赏赐宅第。正当这时,三藩扰乱。凡是作战布阵兵晌策略全都取决于皇上的心意。而皇上特别用功学习,按照旧例皇帝讲论经史的讲席有常期。皇上每天到乾清门听政,然后就到懋勤殿召见儒臣讲论经义没有定期。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每次巡视就让他跟从。一时间典章诏令的文章多出自他手,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经筵讲官。升任工部尚书,又调任礼部。张英从任卿副职到掌管秩宗,都兼任掌院学士和掌管詹事府。不久,因不仔细审核撰写的祭祀都统佟国纲的拟旨引用荒谬,罢免尚书,仍然掌管翰詹,教习庶吉士。康熙三十一年又恢复原职,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治典训》总裁官,康熙三十六年任会试正考官。张英两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康熙三*年,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主持朝几十年,不曾有一天离开皇上左右。不随流俗内敛含蓄,断绝疏远权贵, 即使和他不同趣味的人也不能诬罔构陷他的缺点。皇上曾经对执政大臣说,张英始终恭敬谨慎,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张英为人淡泊宁静寡欲,从他壮年开始,就有归隐山林的心思。康熙四十年的冬天,张英就请求退休回乡。临行,皇帝赐宴畅春园。张英回到家乡,冬天住在城里,其余三个季节多住在龙眠山双溪间,从此,安闲自在闲游在山中,一共七年,写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书,用从事根本努力耕田安守本分知足的道理教育子弟。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康熙南巡,张英到*宁迎接皇帝。皇上将返回行在,因为张英再次留宿。这时总督阿山想要增加钱粮耗银供应南巡。*宁知府陈鹏年持有不同意见。总督已经久积怨恨知府陈鹏年素来刚强不屈,想借这件事给他罪名。扈从王公大臣和侍卫都说知府诽谤巡游,罪在不赦。等到张英见到皇上,极力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张英在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岁。皇上赏赐祭祀安葬,谧号文端。(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英老家住宅旁边有块空地,和吴氏紧邻,吴氏越过空地占用了。家里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读后写了一首诗随后寄回,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得到张英的信,于是退让三尺,吴氏听到,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也退让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为名字。(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