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修建*“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

来源:语文精选馆 1.1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修建*“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和差异*。承认差异,有差异*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始,阳儒*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又具有高度的智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切的要求统一。

8.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子。

C.*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9.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回答】

7.B

8.D

9.D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有关“和”与“同”的表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文本第一段可知,选项“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错误。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查找对应,对比分析,检测验*。D项“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D项“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根据文本第二、三节内容“*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可知,D项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本第二、三节内容“*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可知,D项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