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

来源:语文精选馆 2.41W

问题详情: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趣味,既深刻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指人的气*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更用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而闲游,则*海山林之士服”,《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境界。

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已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

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

                         (选自《*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有删改)

1.下列对“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作为古代文论主体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影响着古人用一种特殊气*修养去处事和审物。  

B.“闲”在实际运用中,不仅指人的气*修养,还影响着古人作品的体调与风格。

C.“闲”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和日常趣味。

D.对“闲”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2.下列对儒、道两家为“闲”提供直接精神资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可以怡情悦*,涵养德*。

B.儒家的隐居以求志,道家的修德以就闲,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内里却有共通的气息相勾连,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

C.道家尤其重视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所以论道过程中常言及“闲”字,他们否定世俗功利而遵从个*自由。

D.无论是“慎独”还是“见独”,儒道两家都不重外部形迹,而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孔子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体现的正是“闲”的处身方式。

B.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自己,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都可从礼乐之文,*御书数之法中获得乐趣。

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

D.道家不但常用“闲”来指称人的闲暇,更用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活动,这种心闲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自由的意思。

【回答】

1.C(因果倒置,见原文第一自然段,“这种气*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

2.B(张冠李戴,“隐居以求志”是道家思想,“修德以就闲”是儒家思想。)

3.D(偷换概念。见原文第四自然段,“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更用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活动”的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不能泛泛地说成是道家。)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