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凌郁之①《文选》风靡于唐朝,成为唐代最具影响力的...

来源:语文精选馆 3.0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凌郁之①《文选》风靡于唐朝,成为唐代最具影响力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

凌郁之

①《文选》风靡于唐朝,成为唐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经典,引导并塑造着唐代文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对《文选》的追摹,才成就了唐代文学的高潮。杜甫劝子读书云:“熟精《文选》理。”应可理解为唐代诗人的普遍取向。宋初,《文选》仍是文人学习、模仿和推重的范本。著名文人宋祁,即曾手抄《文选》三编。王得臣在《麈史》一书里记其幼时,先君令其日课《文选》。

②但是,庆历以后,文风丕变,流行五百年的《文选》的影响,呈式微之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呼‘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于此可见宋代文坛风尚的变迁。

③庆历前后文学趣味的转向表明,一个时期以为雅的东西,到另一时期则可能走向它的反面。虽然《文选》曾经是、现在仍是最高典范,但它毕竟已被文人用得“烂熟”了。任何一种风尚,一旦至于烂熟,必归于俗,必遭厌弃。否弃《文选》,是符合美学上所讲“陌生化”理论的。

④而否弃《文选》之所以发生在庆历以后,其原因在于,宋代文学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随着宋代文人时代感与文学自信的进一步加强,随着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等当代典范的树立,宋代文人已不屑于步唐人之后尘,而以学《文选》为陈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且,这些文章巨公周围,已然生出大批追随者,成长为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因此,必然产生文学的代际,从而与前朝文学取向拉开距离。

⑤带头唱响《文选》时代挽歌的,正是后来成为宋代文学巨擘的苏轼。苏轼对待《文选》的态度具有典型*。他几乎凌驾于这部被前人极力推崇的文学经典之上,敢于批评其不足。在他眼里,这部书不仅没有因数百年被推崇而增加些许神秘感,反而彻底揭开了其被唐人及宋初文人膜拜的面纱。“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又说“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苏轼这种平章古今、睥睨《文选》的姿态,标志着宋代新文学的成熟和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

⑥宋诗之所以在整体上能够走出以《文选》为祈向的古典时代,还在于宋代文人切入生活之深。他们太熟悉这个时代,在他们笔下,平凡与不平凡,平淡与不平淡,雅与俗,都随缘自然,在在共存。它们洗净了六朝的绮靡,选择了素朴淡雅的主导风尚。

⑦《文选》仍是那部《文选》,变化的是时代、读者及其审美趣味。要之,《文选》作为一本文学总集,与它作为一本写作范本,是两回事。作为写作范本,会因长期深入的模仿而趋于陈俗熟滥,遂使读者厌倦;而作为文学总集,自有其历久弥新者在,故《文选》不可能完全被后来其他文学选本所取代。南宋中后期学习《文选》又成为新的时尚,其故或即在此。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1期,有删改)

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1.《文选》在宋代庆历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哪些?

22.文章第⑤节苏轼是从哪些方面评价《文选》的?这段文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回答】

20.首先(1-2段)指出《文选》由唐代、宋初备受推崇,到庆历后地位跌落的现象;然后(3-6段)具体分析《文选》地位跌落的原因;最后(第7段)表明《文选》作为文学总集仍具历久弥新的特点。(每点2分)

21.①《文选》被文人用得“烂熟”而走向“俗”,从而遭厌弃;②宋代文人文学自信进一步加强(不屑于步前人后尘),产生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③宋代文人深刻切入生活,舍弃了带有六朝绮靡特点的《文选》(选择了朴素淡雅的主导风尚)。(每点2分)

22.(1)体例编排,内容取舍,选文风格;(2分,答出两点即可)(2)作用:①作为《文选》地位变化的典型标志,与杜甫等人的推重形成对比,说明《文选》地位的变迁;②苏轼指出《文选》的不足,*了宋代文人的文学自信与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4分,每点2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思路。首先明确答题规范,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然后看本文大概有几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最后可从文中直接找出相关语句来加以概括即可。从文章标题“经典的尴尬:《文选》在宋代的嬗替”可以明确本文的论题——《文选》在宋代的嬗替(地位的跌落),文章一、二两段由《文选》在唐代和宋初的风靡引出庆历后的跌落现象;三、四、五、六几段分析跌落的原因,最后一段肯定《文选》作为文学总集的可取之处,“作为写作范本,会因长期深入的模仿而趋于陈俗熟滥,遂使读者厌倦;而作为文学总集,自有其历久弥新者在,故《文选》不可能完全被后来其他文学选本所取代”。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得出结论。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比如本文,一共七段文字,其中第一二两段引出《文选》地位跌落这一现象,给出论题,中间几段分析跌落的原因,最后肯定《文选》作为文学总集的可取之处。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就答题规范而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表现脉络的过程*。

2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选》在宋代庆历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中间几段,比如第三段“但它毕竟已被文人用得‘烂熟’了。任何一种风尚,一旦至于烂熟,必归于俗,必遭厌弃”,第四段“随着宋代文人时代感与文学自信的进一步加强,随着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等当代典范的树立,宋代文人已不屑于步唐人之后尘”“并且,这些文章巨公周围,已然生出大批追随者,成长为具有转移风气意义的文学群体。因此,必然产生文学的代际,从而与前朝文学取向拉开距离”,第六段“宋诗之所以在整体上能够走出以《文选》为祈向的古典时代,还在于宋代文人切入生活之深。……它们洗净了六朝的绮靡,选择了素朴淡雅的主导风尚”。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信息的筛选概括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方向,并以此到文中确定区域,比如本题中,“《文选》在宋代庆历后地位跌落的原因有哪些”,应到文中找到“庆历后”的内容,尤其要抓住一些语言标志,比如“而否弃《文选》之所以发生在庆历以后,其原因在于……”“宋诗之所以……”;二是确定区域,本题的*应分布在每个段落中。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⑤节苏轼是从哪些方面评价《文选》的?这段文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分析材料作用的能力。应先到第五节找到苏轼评价《文选》的语句,“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然后理解其句意,最后进行概括。分析材料的作用应考虑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即材料是为观点服务,比如本题中,所引用的苏轼的这段话,主要说明《文选》地位的变迁,苏轼指出《文选》的不足,正面宋代文人文学自信以及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信息的筛选概括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方向,并以此到文中确定区域,比如本题中,“文章第⑤节苏轼是从哪些方面评价《文选》的?这段文字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是筛选,二是分析作用。对于前者应到文中找到“文章第⑤节苏轼”评价《文选》的内容,这一点非常明确,然后进行概括。对于后者应考虑论述类文本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进行答题。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