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

来源:语文精选馆 3.05W

问题详情:

(一)文言文阅读(19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注释: “郊”“野”,互文,泛指国土。疆埸(yì),疆界。(苏辙《六国论》节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愤西向                西向:向西,指抗秦

  B.韩、魏塞秦之冲             冲:对着,向着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

  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     *:暗中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 阅读*

11.下列黑体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D.而四国休息于内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3分)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亲魏以摈奉”

    B.苏辙所说的“天下之势”是“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 阅读*

(1)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

(2)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回答】

10.(3分) B。(冲:名词,交通要道)

11.(3分)C.(山西:崤山以西;出身:挺身而出;休息:休养生息)

 12、(3分)A(其原因是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贫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贩约,以自相屠灭”。

13.(10分)(1)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对天下诸侯感到奇怪。    ( “窃”私下,私自。1分;“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1分)

(2)至于秦人得间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 “伺其隙”合理意译1分,“可不悲哉”反问语气1分)

【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文言文阅读*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文言文阅读*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苏辙《六国论》节选)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