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归朝欢(宋)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

来源:语文精选馆 5.8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归朝欢(宋)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 ① 只轮:代指车。  ② 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20.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21.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回答】

20.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心境的悲凉。

(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21.“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

(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解析】

20.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词作的上片,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抒情氛围。“别岸”是稍远的*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此处写景如画般地写出了*乡的荒寒景象。*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南水乡的画面。残月照在小溪的小桥面似如秋霜一样洁白。这里,“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就上路。其中的“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形成工对。上句写了大雁高飞起来,因人早起赶路而惊飞,下句写似如秋霜的溪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寒冬早行的景物及其特点。接着写道:“渐渐分曙*。”“曙*”即拂晓时的天*。这一句为写景之总括,不但表明时间推移,已经快到拂晓,而且暗示了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为推动词意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21.词的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通过比喻来突出词人乡愁之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