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

来源:语文精选馆 2.4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登故北城以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亲御戎六*/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登故北城以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登故北城/以望*营/甚

C.帝亲御戎/六*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登故北城以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登故北城/以望*营/甚整

17.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等职。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回答】

16.C

17.D

18.A

19.(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解析】

16.

试题分析:联系前后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的铠*,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营非常整齐。”此句中,皇帝做的事情就是“御戎”,“六*进止”是交给高睿指挥的,排除AD两项;“*营甚整”是望见的情况,由此可以确定*。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7.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爵位可以世袭,或降等世袭。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长斋,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文章第一段说“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帝去世的时候,“神武崩,哭泣呕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A源自文章第一段,选项将高睿在母亲去世和神武帝去世时的表现混淆了。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和尽量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第一句中,“迁”,迁居来的百姓,动词做名词;“烽戍”,戍边的烽火台;“安”,感到安心。第二句中,“效”,效忠;“事”,侍奉;“颠沛”,灭亡。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哭得昏厥过去,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

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块,正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对*块感慨地说:“全*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块呢?”最后直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

河清三年,北周*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的铠*,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

高睿晚年由于酒*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武成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