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8W

问题详情: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节度使复知天雄*,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B.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C.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D.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寇准奇之                    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排除,消除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回答】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正确的标点为: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本句的意思: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专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曰”虚词“之”“也”“则”判定句读。也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臣”“太后”。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文段中的“曰”虚词“之”“也”“则”判定句读。也可以抓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臣”“太后”初步断句,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太后大怒,曾为之解”中的“解”解释为“排除,消除”错误。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前文有“利用坐事”,翻译为“因事犯罪”结合太后的问句“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可以推测,“解”应该是开脱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采取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后文有“除振武将*”,是授予官职,可以推测,“举”应该是举荐的意思。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本题就是回到原文,依据上下文推断实词含义。

【小题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关键词“侧面”“才华和为政才能”,浏览句子,①、③、⑥属于直接描写,分别写了他的行为、语言、神情,表现王曾的威严。运用排除法,*为B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回到原文中理解文意,筛选句子,运用排除法。例如题干中关键词为“侧面”“才华和为政才能”,运用排除法,选出*。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中“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表述有误,原文第一节“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可以推测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膏州府益都县人。少年丧父,从师于本地学者张震,善写文章词赋。宋代成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皇帝曾经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处理政务,召见他并跟他对谈很长时间,王曾回到寓所后,皇帝派太监传达口谕跟他说:“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他受到朝廷的尊重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他外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间,民间传言说有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夜里袭扰百姓,从京师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惊慌。王曾命令夜里打开城门(以安民心),(发现)那些胆敢散布谣言的人立即速捕?,最终也没有发现什么妖怪。天圣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传言说汴河决口,洪水很快就要到京师了,京城的人很惊恐,想往东选难。皇帝问王曾怎么办,王曾说:“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不久*果然是这样。

陕西转运使设立管理食醋的部门,通过食醋专卖来谋利,而且请求在全国推行这个咖法,王请示朝廷取消了这种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地位在自己之上,曾经流露出不满情绪。等到曹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气,王曾却为他开脱。太后说:“爱卿曾经说过曹利用专横跋扈,现在为何却替他开脱?"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专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

(后来)以彰信*节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契丹使者经过此地,(总是)先约束自己的丰马随从才敢过境,没有敢喧哗闹事的。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王提拔或退官吏,都不让人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经质问他说:“宣传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独缺少这一项啊!”王曾回答:“作为执政的人,对人有恩德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那些得罪人的事让它给谁呢?”范仲淹对这番话深感佩服。

王曾天*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常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令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年轻时与杨亿都在皇帝侍从之列,杨亿喜欢开玩笑,同僚和朋友没有不被他玩笑戏谑的。等到与王曾交谈时,却说:“我不敢跟他开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简朴,有个老朋友的孩子叫孙京的来辞别,王曾留下他吃饭,饭后,用盒子送给他几卷信纸。孙京打开一看,都是别人写信后裁减下来的纸边。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