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良师(戴文·欧文)  从小学...

来源:语文精选馆 3.47W

问题详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良师(戴文·欧文)  从小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良师

(戴文·欧文)

从小学上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那时,我们正学习电学。一天课上,他让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半圆,其中一人将铅笔*入电弧,以便让同学们领教一下5万伏电压是个什么滋味。(别想得太可怕,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电流强度很小)。学习人类生殖与繁衍时,惠特森先生给我们放录像片辅助教学,没想到班里居然有一名男生当场晕了过去。在一次野外宿营活动中,都半夜10点了,他要求我们玩夺旗游戏,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别的组累得筋疲力竭。我很幸运,分在惠特森先生组里。我们把旗子扔在树丛里,让护旗卫兵站在其他地方作假目标,就这样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夜

六年级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川时期就已经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讲,一边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

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子,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有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指出。

对我来说,惠特森先生的每一堂课都像是一次冒险。以至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起某些课从头至尾每一个细节。一天,他告诉我们,说他的大众汽车是一个生物有机体。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他驳斥得心服口服。因为,我们必须*实自己不但完全清楚有机体的含义,而且具备坚持真理的勇气。否则,他决不会轻易放过我们。还有一次,他给我们讲述他在苏联的间谍生涯,配上幻灯,这场骗局设计得绝对天衣无缝,以至我们当时都深信不疑。直到不久前,我才得知那又是一场虚惊。

“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我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这在历史课上尤其明显,每当老师讲到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室里就会响起清嗓子的声音,紧接着便“猫”声四起

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适逢那个城镇举办大学橄榄球联赛,很多他教过的学生赶去观看。惠特森先生特意将他们请到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周末露天晚会。就在同学们准备离开时,他露出了特有的狡黠——每当设计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骗局之后,他大声告诉每一个来宾,他们享用的那些美味佳肴——“牛”排,小“牛”肉和炖“牛”肉全都是用马肉做的。

学校当局正酝酿,以后每周给每个学生15分钟时间,就教学的可改进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如果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惠特森先生方法是最可行,最好的。尽管我不论是在电学或是人类繁衍学科上都毫无建树,而惠特森先生也已弃教经商,从事不动产交易,但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价值,当我把惠特森先生的趣闻轶事讲给一位小学教师后,他大惊失*:“他不该那样愚弄你们!”我直盯着他的眼睛,平静地说:“你错了,先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惠特森先生生编乱造“怪猫”来考查学生,结果全班没有人及格。这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由此可见,惠特森先生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人。

B、惠特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他告诉学生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要求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权威。

C、惠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教给学生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   D、作者指责了那位小学老师“错了”,是因为他认为“良师”都应该像惠特森先生一样。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凸显了惠特森先生的个*。

(2)作品中的老师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作品结尾一段去掉可以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4)这个以小见大的故事耐人寻味,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回答】

11 、  (共21分)(1)BC。 (5分) (B项得3分,C项得2分,D项得1分)A项中“惠特森先生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人”不合文意,E项“多角度,全方位”不对,D项“良师”都应该像…….欠妥当。

      (2)(5分)惠特森先生:有创新思想,教学方法独特,说到做到,坚持己见。  

      (3)(5分)不可以去掉。(1分) 最后一段提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价值”,意在突出像惠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非常少,照应了题目中的“良师”;(2分)  另外通过小学老师的大惊失*衬托惠特森先生独有的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个人魅力。(2分)  

      (4)(6分)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不迷信权威,要有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②要敢于摒弃世俗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论,传授新知;③良师不仅仅局限于教知识,要善于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怀疑,去辨*;另外,要结合教育现状而论。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