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

来源:语文精选馆 2.0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 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⑥戴晋人于魏莹。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 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⑤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xuè),细微的声音。⑥引荐

15.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          约:结盟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      伐:攻打

C.王与蛮氏有辩乎          辩:辩论,争辩

D.臣请为君实之            实:*实

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18.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欣欣向荣”都出自《庄子》。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历每月的第一天。*历每月十五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将*对魏莹准备刺杀田侯牟的做法感到很可耻,他认为田侯牟是万乘大国的国君,不能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

B.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他认为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C.华子感到公孙衍、季子的观点都很不好,他劝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D.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给魏莹讲了触蛮之战、蜗角之争的故事,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豁然开朗,心中的不愉快全都消失了。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 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回答】

15.C

16.D

17.D

18.A

19.D

20.(1)它们时常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败兵往往十五天才返回。(2) 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

【解析】

15.

试题分析:辩,分别,通“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还要注意文言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16.

试题分析:赠言,古今同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古今异义的题目,古今异义一般有古代是一个字现代对应一个词语,貌似现代的一个词语实际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范围发生变化的现象注意区分。

17.

试题分析: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筑十仞之城,(“城”是主语断开)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主语转换断开)此胥靡之所苦也(虚词,断开),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这些标志词来断句。

18.

试题分析:A项中“达人知命”出自《滕王*序》,“欣欣向荣”出自《归去来兮辞》。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A项中“达人知命”出自《滕王*序》,“欣欣向荣”出自《归去来兮辞》。

19.

试题分析: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原文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20.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相与”“逐北”“旬有五日”“反”“道”“譬犹”。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相与”“逐北”“旬有五日”“反”“道”“譬犹”等实词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

公孙衍将*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

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他说:“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

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君主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

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小动物叫蜗牛的,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它们时常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下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追逐战败者往往十五天才返回。”魏莹说:“唉!这不是虚妄的言论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实这些话。君主认为天地四方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的思想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狭小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的狭小范围内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

客人走后,惠子觐见。魏莹说:“戴晋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吹奏剑首,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但在戴晋人面前提起他们,则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