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音乐才能归功于大脑右半球。这部分大脑主管人的情绪、非语言感情...

来源:语文精选馆 3.0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音乐才能归功于大脑右半球。这部分大脑主管人的情绪、非语言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音乐才能归功于大脑右半球。这部分大脑主管人的情绪、非语言感情的表达和空间思维能力。但事实上,对没有高度音乐素养的人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是在两个脑半球之间分工进行的。例如,右半球识别旋律和曲调,而控制人们的语言及分析能力的左半球对音乐进行分析*的处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对训练有素的音乐家,这种分工似乎消失了。脑电波研究显示,在演奏和听音乐时,音乐家几乎倾向于专用大脑左半球。

德国神经学家最近用一批音乐家的大脑解剖结构图*了这一点。他们比较了27位受古典音乐训练的右手型男*钢琴或弦乐演奏者与27位右手型非从事音乐男*的大脑磁共振谱,结果发现,音乐工作者与非音乐工作者比起来,他们的一种与听觉过程有关的脑结构——平滑的颞回,在左半球中大些,在右半球中则小些。音乐家的脑半球之间存在一束更粗的神经纤维,这种差异在7岁就开始音乐训练的音乐家脑中尤为显著。

研究者认为这种结构差异不仅得自遗传,还与后天的训练密不可分。早期的音乐训练对大脑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这种训练不仅加强了神经联系,还建立起一些新联结点。训练的影响在胼胝体(联结两脑半球中相似结构的约10厘米长的神经纤维束)上体现的最明显。那些7岁前接受音乐训练的音乐家的胼胝体要比音乐才能开发晚的音乐工作者和不从事音乐者的粗10%-15%。这是因为每个脑半球控制身体另外一侧的行动,因而信号的快捷传输是关键,尤其对于协调高难的演奏动作来说,更是这样。

7.对大脑各部分结构的实际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右半球识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

B.左半球对音乐进行分析*处理

C.颞回控制了人的听觉

D.胼胝体快捷地传输信号

8.对颞回、胼胝体、神经纤维束三者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颞回不是胼胝体、胼胝体也不是神经纤维束

B.颞回就是胼胝体、胼胝体不是神经纤维束

C.颞回不是胼胝体、胼胝体就是神经纤维束

D.颞回就是胼胝体、胼胝体也就是神经纤维束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两个脑半球对音乐的领悟和感受是分工进行的

B.音乐家进行所有音乐活动时,专用大脑左半球

C.年龄越小的音乐家,其神经纤维束也就越粗

D.早期的音乐训练,可以加强和发展大脑的神经联系。

【回答】

【*】

7.D

8.C

9.D

【解析】

7.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AB两项就是“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大脑各部分结构的‘实际作用’”而选项是“为大脑结构的功能”,这样的题目隐蔽*较大,如审不清题干,很难作对,因为选项中的表述在文中都是正确的语句,选项和原文没有差别。C项为“偷换概念”原文是“与听觉过程有关”,而选项换成了 “控制”。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容易。由原文“平滑的颞回,在左半球中大些,在右半球中则小些”可见颞回是大脑半球的结构,由原文“胼胝体(联结两脑半球中相似结构的约10厘米长的神经纤维束)”可见胼胝体是神经纤维束。

9.A项“范围不当”。原文是“对没有高度音乐素养的人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是在两个脑半球之间分工进行的”,“两个脑半球之间分工进行的”范围是“没有高度音乐素养的人”“对训练有素的音乐家,这种分工似乎消失了”。B项也是“范围不当”。原文是“在演奏和听音乐时,音乐家几乎倾向于专用大脑左半球”,而选项是“所有音乐活动时”。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表“绝对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往往会出现“范围不当”的错误。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那些7岁前接受音乐训练的音乐家的胼胝体要比不从事音乐者和音乐才能开发晚的音乐工作者粗10%-15%”,把“训练”换成了“年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