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人4月29日凌晨,*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

来源:语文精选馆 1.5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人4月29日凌晨,*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人


4月29日凌晨,*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1968年因所谓“挑拨*与*间感情”而获罪于*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他说。


批判*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的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年,《丑陋的*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节选自2008年5月4日《*日报》,有删节)


对文章引用学者、作家、网友等人的话来评述柏杨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正侧结合的写法,使柏杨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


B、间接写出了柏杨的经历、作品和思想对世人的影响之深。


C、主要能够突出柏杨作为思想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D、和柏杨的自述相辅相成,使读者更加全面理解柏杨其人。


对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丑陋的*人》可以体现柏杨对*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B、柏杨写文章用杂文的形式,主要目的是针砭时弊,表达自己潜心治史的态度。


C、柏杨的历史作品价值大,肯定有其借助历史来喻现实的原因。


D、被柏杨生前“刺痛”的人对柏杨的去世也有可能“怅然若失”。


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概述柏杨用“以史为鉴思考*问题的视角”思考剖析的内容。(6分)


答:                                                                       


文章称赞柏杨是一位“美丽的*人”。联系全文,说说柏杨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分)


答:                                                                      

【回答】

A(没有正面的写法)     21、B 没有表达无比沉重的内心


(1)*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2)以杂文体写历史,借古讽今。(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3)看《茶馆》时, 思考*百年历史遗留当今的问题。


(1)思想深刻,笔力犀利,批判现实。(2)强烈的爱国忧国。(3)正直,率真,为平民代言。(每点2分)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