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札记》经典语录

来源:语文精选馆 2.02W

经典语录

我们活在遗忘与回忆之间:此刻是受绵亘不变的时间所侵蚀的一座岛屿。

《印度札记》经典语录

印度最先让我感到讶异的一点,也是许多人觉得诧异的,就是两极化的对照所造成的歧异:现代与古代、奢华与贫穷、纵欲与禁欲、草率与效率、温和与粗暴;繁多的种姓制度与语言、神祗与仪式、风俗与理念、河流与沙漠、平原与高山、城市与村落、农村与工业化生活,在时间上相隔数世纪,在空间上毗邻而居。

国家主义不是一个快乐的神祗:它是嗜血的火神摩洛克。一般而言,国家主义之所以会走火入魔,是源自于它的信徒对同构型的狂热:所有人都是单一信仰及使用单一语言者。

一个诗人与一个圣人的对话有其困难,因为一个诗人在说话前,必须先聆听别人──也就是说,他使用的语言,属于每一个人,也不属于每一个人。一个圣人与神或与自己交谈,都是沉默之声。

我提起这些地名,宛如它们是符咒,仿佛擦拭它们之后,便可以召唤出生活形影、脸庞、景*和往日时光。

在伊斯兰教建筑中,完全没有雕刻而成的,这与印度建筑大异其趣。这些建筑物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们周围环绕着庭院,依规律地重复而变化出来的几何图形所规划而成。五颜六*的广阔空地与沙面信道以棕榈树区隔,在它们之间,大型的长方形水池依照当时的时刻与光线的变化,而映照出静止的建筑物与飘过天际的云朵的不同风貌。光影与时间永不厌倦地游戏,不断翻新,也永远不变。水有神奇的双重功能:反映世界,以及将之粉碎。我们看见,然后又看不见;留下来的只有镜花水月般的短暂影像。这些陵寝毫无恐怖之处:它们让人有天地悠悠之感,也使心灵得到宁静。它们简单与*的形状可以满足精神最深沉的需求:对秩序的渴望,对均衡的喜爱。

古印度与希腊、罗马、*不同,它没有历史观念。时间是梵天的一场大梦。那是mayas,一种幻象。因此印度的社会制度起源与模式,不似希腊或*般在于古代。种姓制度不是由一个像皇帝那般的神话英雄,或像莱克加斯般的传奇*立法者所创立的。它是自行孕生的,虽然是经由神、宇宙的旨意,出自于社会的土壤与底土,有如植物。种姓是jati,而jati是物种。种姓就某方面而言,是自然的产物。它的模型就是孕育天地万物的自然秩序。

回想起来,我会对此地一见倾心并不足为奇:当年我是个来自化外之域的年轻诗人。年轻、诗、未开化,三者并不会互相冲突:在一个未开化的人眼中可看到纯真;在年轻人眼中是对生命的渴望,在诗人眼中则是惊奇。

现代化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与种姓制度不兼容。就如每个个人都隶属于他的种姓,每个种姓也都隶属于那套制度:那是一个相依共存的网络,既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也让它们相互有所区别。将种姓联结在一起,并使它们成为一个缓慢而永不止息循环的运行体系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其他”(otherness)的关系。每个种姓都是独特而唯一的,不过它们全都环绕着同样不变的原则——纯洁的观念,也就是它们的饰原——在运转。这套制度的能力在于它表现的多样*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原则之单一*。

水有神奇的双重功能:反映世界,以及将之粉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