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2019·*101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W

问题详情:

出师表(2019·*101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出师表

(2019·*101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六年春①,亮身率诸*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②西县③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④非据,亲秉旄钺⑤以厉三*,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⑥,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以督阙咎。”于是以亮为右将*⑦,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改动)

(注释)①六年春:建兴六年,公元228年。②拔:攻取,攻打。③西县:县名,在今甘肃省礼县附近。④叨窃:指不该得而得。这里是诸葛亮谦虚的说法。⑤旄钺(máo yuè):白旄黄钺,借指*权。⑥阙(quē):缺点,错误。⑦右将*:官名。这里实际指诸葛亮被贬官。

(*)

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①也,食得甘草,必啮②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③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④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

(选自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蛩(qióng)蛩巨虚: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巨虚是形影不离的二兽。②啮:咬。③比假:互相亲近、帮助。④营:谋求。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皆以美于徐公 

试用于昔日/还于汉中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路不拾遗

C.是兽也/是进亦忧,退亦忧

俱为一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可计日而待也/君县禄以待之

2.结合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提出了赏罚严明的建议,国君如果跟府中亲近,跟宫中疏远,有所偏私,则国家政局就会混乱。“不宜”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B.君王如果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将是祸乱的根源。当赏则赏,恩威并行。臣子才会回报君王,国家才会兴旺。

3.*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赏罚严明”的建议,请你认真阅读乙文、*文,结合内容分析,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体现这个主张的。

【回答】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因为/认为;在/到。B.将要/居高面下;给予/遗失(的物品)。C.全为“这”;全为“全,都”。D.效果/功效;等待/对待。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意思是: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A项说法错。

3.罚:杀马谡(自己上书请求贬官)。赏: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乙)文所叙写的事件是“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杀了马谡,又自罚降职的事,重在于“罚”。(*)文叙写禽兽昆虫尚且知道互相帮助而彼此报答,由物及人,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由此看来,(*)重点在于要“赏”。

(乙参考译文)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亲身率领各路*队攻打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在西边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攻陷西县千余家,率*回到汉中,斩杀马谡以谢三*。诸葛亮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队掌握*权,但是因为不能宣扬*令,训明法度,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所有的错都因我授人任官不当而造成。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

(*参考译文)

孔子说:北方有种野兽,名叫蟨,前脚如鼠,后脚如兔,这种野兽,特别喜爱蛩蛩巨虚,它吃到甜美的草料,一定会衔来给蛩蛩巨虚吃,蛩蛩巨虚发现有人前来,就一定要背上蟨逃跑。蟨并非本*喜欢蛩蛩巨虚,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这两种野兽也并非本*就喜欢蟨,是因为蟨送给它们甘草的缘故。那禽兽、昆虫尚且知道互相帮助而彼此报答,更何况对于那些想要在天下兴利扬名的士人君子呢!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

知识点:公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