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

来源:语文精选馆 1.53W

问题详情: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秦之遇将*,可谓深矣

D.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尔三矢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17.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分)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4)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3分)

【回答】

【*】

13.C

14.C

15.B

16.B

17.(1)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2)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

(3)齐国将*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4)韩信竟然亲自为他解开绑绳,让他面朝东坐着,自己面朝西对着他,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推究。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还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推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A其:①副词,表祈使语气;②代词,代庄宗。B以:①介词,用;②副词,才。C之,均是主谓之间的介词。D与:①介词,和;②动词,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A人事:古义:主要指*上的得失。今义:指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B忧劳:忧虑*劳。C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D从事: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以及概括文章中心内容。B项句子采用反问句的形式,表示否定,所以“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去理解,避免断章取义,再者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比如(1)句中的“于”“而”“岂”,以及被动句;(2)句中的“譬若”“以”“馁”,以及宾语前置句;(3)句中“将”“ 善”“ 客”;(4)句中“乃”“缚”“东”“乡”“西”“师”“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有这种结果吗?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