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文学的趣味朱光潜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

来源:语文精选馆 2.4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文学的趣味朱光潜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7.简要概括本文的论*思路。

_____________。

18.“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

①精神上的残废:

②精神上的中毒:

③精神上的短视:

19.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分析画线的三处引用的具体作用。

_____________。

【回答】

17.首先提出“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这一观点;接着分析在知上有欠缺的三种毛病并开出“扩大眼界加深知解”的方剂;最后结合自己的体验进一步阐述如何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来培养文学趣味。(每点2分,共6分)

18.(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点1分,共3分)

19.①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②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③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概括的答题思路是:分析文章使用材料特点、分析作者情感的具体体现、分析作者思路的流程、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整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联系上下文语句,提炼*的概括出来即可。这三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因此,抓住第2段到第4段关键词概括。应该联系前后文,找到相应的本体即可。精神上的残废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精神上的中毒指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精神上的短视指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引用名言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着文体特征分析作答,首先应该明确,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比一般的话更有说服力,同时,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名人名言的作用一般都是作为论据出现的,至于为了*什么观点,应该联系前后文。根据“引用”的修辞效果来说。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