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灞上(1)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

来源:语文精选馆 1.6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灞上(1)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灞上(1)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2)久,何年致此身(3)?

【注】(1)灞(bà)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2)郊扉:郊居。 (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19.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回答】

19.“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相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

20.(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2)衬托。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

【解析】

19.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首先要确定表现情感的字。“寒灯独夜人”,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