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A)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来源:语文精选馆 3.13W

问题详情:

(2019·重庆A)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2019·重庆A)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

 (链接材料)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

 

【回答】

1.(1)可:大约。(2)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3)俶尔:忽然。(4)清:凄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要考虑到词类的活用和是否是通假字。①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②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③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④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

 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字词:澈,照;影,影子;布,映(活用,名词用作动词)。②重点字词:势,地势;犬牙,像*的牙齿那样(这里是活用,名词用作为状语);差互,参差不齐。

3.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要求我们必须对文章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综合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全面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到由表及里的分析。通读全文,把握文意,ABC三项说法都正确;D项有误,“斗折蛇行”,就是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如本文写鱼,就从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

4.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意、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原因。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等语句中可知,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譬如因构圆土”表明作者虽然寄情山水,但有时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的遭遇,还是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译文)我闷了就出外游山水,偶而看到一些好树好石头,心情为之一颤。过去之后又不快乐了,就好像一罪犯被拘囚在监狱里一样,一碰到好天气,自己就靠着墙搔一搔,摩一摩,活动一下肢体,当这个时候,也觉得很舒服。再看天地有多大,不过是一寻一丈之间,然而自己终究还是出不去,那怎么能够总是感到很舒畅呢?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