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桥李树平我走过许多的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古老典雅,扬州五亭桥秀丽俊逸,...

来源:语文精选馆 2.2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桥李树平我走过许多的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古老典雅,扬州五亭桥秀丽俊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桥

李树平

我走过许多的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古老典雅,扬州五亭桥秀丽俊逸,武汉、南京长*大桥雄伟壮观……然而,时时萦绕我心中的却是故乡的那座石拱桥。

这是一座古老的桥,横架在古运河上,一头连着城市马路,一头通向广阔的田野水乡。也许是设计师一脉相承,这座古桥与赵州桥十分相似,高高的桥背,弯弯的桥身。桥洞边的石缝里,横逸出青草树枝,随风摇曳,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变幻的老人捋着长长的胡须,向人诉说着悠悠岁月。我不知它究竟造于何时,只知道我们村上和别的村上的人进城,都必定要经过它,登上它那高高的脊背,又总要扶着那石栏杆歇一歇脚,喘一口气,看一看远处的帆影,听一听躺公的号子声……

我是经常随爷爷走过这座古桥的。一副挑担,吱呀吱呀;一条悠长的长满巴根草的泥土路。一个少年赤着脚跟在挑担老人的身后,不时轻快地雀跃,不时俯身采摘着青草野花。这就是儿时的我和爷爷。“要进城了。洗洗脚吧!”爷爷放下担子。桥下的水分外清凉,我坐在码头的石块上,把脚荡进水中,让人凉得直缩。洗罢,总是用脚使劲踢洒几下,再往裤管上擦擦,湿漉漉的脚穿上了干净的布袜布鞋。爷爷说:“这桥原来名叫‘政成桥’,还是宋朝时大侠白玉堂来这里的时候,给改名叫‘白家桥’,说是只要过桥人说‘这是白家桥’,就给免费吃一碗大肉面。从此,‘白家桥’就叫开了”……爷爷的故事又给这座古老的石桥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侧身听着,爷爷本就苍浑的嗓音和着桥下哗哗水声一起在桥洞里久久回荡。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爷爷说这是城里天宁寺敲响的晨钟。这时,从弯弯的桥洞里看去,那是一抹被阳光映红的霞,宽阔的水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渐渐,河光波影,蓝幽幽地亮起来。

一晃多少年过去,我早已跨过这座古桥,到外地读书,以后又在外地工作成家。自爷爷去世后,我常常想起故乡的桥。那是一个秋雨霏霏的早晨,我回故乡。一下汽车,当我以急切的目光搜寻到古桥身影的时候,却发现桥的四周挤着许多人,而且,大都显出一种异样的神情。我急步向前,一位工人模样的*挡住我,低声对我说:“要炸桥呢,请绕行吧!”

“炸桥!”我的心一紧。停住脚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桥,我不由想起家乡那默默耕耘在农田里的老黄牛,也想起在农田里滚爬了一辈子、因*勤劳作累弯了腰的我爷爷。我多想最后看一看古桥那苍老的身影,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

草青草黄,又一番春秋转过。一年后的春天,我再回故乡。古桥的原址上,一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的立体交叉桥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这座宽阔的大桥,却在记忆的深处仍执着地搜寻着古桥和古桥四周原有的印记和模样。近处,再也不见了那让我儿时洗脚的石板码头,再也不见了那条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通向远方的泥土路。远处,再也不见了河边那葱绿*的芦苇和大片的桑树林,再也不见了那黄灿灿撩人心脾的油菜花和紫红*如火如荼的红花草花。城市早已突破了原来那古有的城乡界线,马路、厂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桥的另一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延伸。只有桥下那不舍昼夜的古运河水,依然那样不停地向东方默默流淌、流淌……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古老的名桥、现代化大桥写起,再顺势写到故乡的桥,用笔自然而亲切。

B. 第二段依次写了古桥的位置、形态和桥边的风物,并指出了古桥连接城乡和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C. “炸桥”这一情节,通过写围观人群的“异样”和“我”的热泪盈眶,将人们对古桥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D. 故乡的桥,既指古桥,也指后来出现的立交桥,而作者主要借写立交桥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仿佛一位历经沧桑变幻的老人捋着长长的胡须,向人诉说着悠悠岁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化地写出了古桥的历史悠久。

B. 文中*入祖父对于古桥名字演变的民间传说的叙述,既丰富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的记叙,又使古桥增添了历史趣味与神秘感。

C. 文中最后一段反复出现“再也不见了……”,强化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古桥不在之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城市化的谴责。

D. 文末写桥下的古运河水依然不停地流淌,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蕴:历史永远奔流向前,我们固然怀念过去,但未来终究势不可挡,需要我们去开创。

8. “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请结合原文分析。

9.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样的构思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回答】

6. D    7. C   

8. ①古桥承载了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和与祖父的美好回忆,而今古桥消失,作者内心无比难过与不舍。②古桥是故乡历史文化的浓缩,是作者乡愁的寄托,作者不愿意看到古桥被炸掉,但却挡不住城市前行的步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9. ①紧扣题目,石桥被立交桥替代,城乡界限被打破,围绕桥的变迁写出了城市化进程中故乡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②石桥被立交桥取代,让作者痛惜之余更能引发读者对于新旧更替与社会发展的反思,引发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主题更为深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而作者主要借写立交桥……”表达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主要通过古桥的回忆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把握选项考查的具体内容,再与文本进行比对。

C项,“对城市化的谴责”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再也不见了……”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于古桥不在之后内心的痛苦,无法体现出对城市化的谴责。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请结合原文分析”,然后结合语境品味题干中引文的内涵,再结合语境筛选出与作者热泪盈眶相关的内容。

首先品味引文,“但随着‘轰’的一声,我却闭上了双眼,泪水竟溢出了我的眼眶!”从文中来看,这“轰”的一声是古桥被炸塌的声音,“我”“闭上眼”“溢出泪”展现出对古桥的不舍和内心的难过;然后结合语境找出让作者热泪盈眶的内容,如上文“停住脚步,凝望那茫茫秋雨中的古桥,我不由想起家乡那默默耕耘在农田里的老黄牛,也想起在农田里滚爬了一辈子、因*勤劳作累弯了腰的我爷爷。我多想最后看一看古桥那苍老的身影”,这说明古桥让作者想起了故乡,想到了爷爷,如上文第三段“我是经常随爷爷走过这座古桥的。一副挑担,吱呀吱呀;一条悠长的长满巴根草的泥土路。一个少年赤着脚跟在挑担老人的身后,不时轻快地雀跃,不时俯身采摘着青草野花。这就是儿时的我和爷爷”,这说明古桥承载了我的童年记忆,承载了我和爷爷的美好回忆,所以此处古桥被炸塌,“我”内心难过不舍,因而热泪盈眶;如下文“古桥的原址上,一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的立体交叉桥矗立眼前!我疾步登上这座宽阔的大桥,却在记忆的深处仍执着地搜寻着古桥和古桥四周原有的印记和模样。……城市早已突破了原来那古有的城乡界线,马路、厂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桥的另一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延伸”,这里展现了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前进,作者既不想古桥被炸掉,也无法阻止城市的前进,所以内心是矛盾和无奈的,因而热泪盈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作者的笔下,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样的构思有何妙处”,然后找到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一内容,并分析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再结合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首先找到故乡古老的石桥最终被气势宏伟的立交桥替代这一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古桥的原址上,一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的立体交叉桥矗立眼前!……近处,再也不见了……远处,再也不见了……,再也不见了……城市早已突破了原来那古有的城乡界线,马路、厂房和居民新村早已伸向桥的另一边,而且还在不断地延伸”,立交桥代表城市化,最后一段由立交桥引申出去,展现出故乡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古桥,还是立交桥,还是桥的变化中展现出的故乡的变化,都紧扣标题“故乡的桥”;接着分析桥的变化中展现出的作者的态度,从上文来看,古桥代表的是传统,立交桥代表的是现代,立交桥取代古桥展现出的是社会的进步,在这新旧的更替中,“我”有不舍和难过,但却挡不住城市化的进程,由此引发出新旧更替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