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

来源:语文精选馆 2.93W

问题详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坚重,沙*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坚重,沙*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石/必倒掷坎穴中     B.石必/倒掷坎穴中

C.石必倒/掷坎穴中  D.石必倒掷/坎穴中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二石兽并沉焉 

(2)不亦颠乎 

(3)但知其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5.文章末尾为什么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回答】

1. A

2.

(1) 一起

(2) 颠倒

(3) 只,仅仅

3.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石头(向前)倾斜在坎穴中。

4.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沙*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5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虑事物要全面深入,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更不要因为知道一点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甚至嘲笑他人。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