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

来源:语文精选馆 2.7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重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丸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

这种“学校一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节选自黄留珠《*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4.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回答】

4.D

5.A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本题各个选项信息跨度都比较大,综合*都非常强,需要“切片比对分析”。A项错误在于,原始社会末期,“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因此,原始社会时期,对于官员的任用并没有考察制度。B项 “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原文中是“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因此,用“一部分”代替所有人,错误。C项,“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文中提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的工具”,可见,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完全彻底地解决选拔官员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本题各个选项信息跨度都比较大,综合*都非常强,需要“切片比对分析”。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错误在于,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的建立,宣告了世官制时代的终结。而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是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颠倒因果。C项,察举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长治久安,可是,从最终的结果看,它并没有“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因为,东汉末,天下已大乱,“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D项说“世袭制”比“禅让制”没有任何历史意义。太过武断。“世袭制”也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的产物,肯定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C项“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明显错误,比如“世官制”,就是贵族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