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弊。科技人员申请课题时依然要...

来源:语文精选馆 2.84W

问题详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弊。科技人员申请课题时依然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积弊。科技人员申请课题时依然要到处烧香,绞尽脑汁、仔细算计未来可能要花的每一分经费;评选院士期间,许多候选人(单位)依然要费尽心思、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去“做工作”;各种行政**浓厚的考核、评奖和“人才计划”,还在无谓地消耗着科技人员宝贵的科研生命;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像无形的鞭子驱使着科技人员想方设法多发论文,抄袭成风,学术打假雷声大、雨点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虽已颁布,但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屠先生的获奖,并没有改变我国“大多数跟随、极少数领先”的科技现状。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进展突飞猛进,但发达国家也在一日千里地发展,国内外一些研究领域的差距还在拉大。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用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比还不到5%。虽然我国的科技人员有300多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真正领先世界的领*型人才屈指可数。虽然我们的科研平台鸟*换*,但绝大多数先进仪器和实验试剂还依赖进口。

除了“硬件”,科技的繁荣离不开勇于质疑、平等交流、自由探索、积极合作的创新文化。“*打出头鸟”的古训,“羡慕嫉妒恨”的红眼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学霸作风,“成者王败者寇”的世俗眼光,无处不在的“院士崇拜”……都在无形中束缚着创新的手脚,抑制着“异想天开”的种子。

在诺奖“零突破”面前,自信应该有,自大要不得。只有正视差距、直面问题,远离浮躁、脚踏实地,切实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培育健康的创新文化,少当“社会活动家”、多坐科研冷板凳,*才有希望早日迎来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屠呦呦”,逐步缩小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摘自《*日报》2015年10月19日 18版)

材料二:

*青年网*10月5日电(记者 张炎良)“屠呦呦获诺奖打破了几个*纪录:*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获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10月5日傍晚,在获悉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后,九三学社*科普委副主任、*大学钮文异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分享了以上文字。

钮文异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咱们国家土生土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这*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除了获得诺奖的喜悦,钮文异认为,屠呦呦的获奖更应引起我们很多的反思:“她的经历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人们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而不是当前存在的、目光只盯着‘SCI’的短视行为。”

钮文异认为,当前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他告诉记者,多年前,自己在参加公共卫生学院职称评定的教授会时,写了一个顺口溜,叫“公卫全都做基础,‘SCI’才靠谱,适宜技术谁推广,百姓需求无人顾”。钮文异说:“由于这个评价体系,许多人越来越不愿意做‘大人群’的科研,而到实验室去做动物实验,那样做出的文章更容易上‘SCI’。”

“我不反对发‘SCI’,但绝不能唯‘SCI’。现在大家整个围着‘SCI’在转,这些年国内的科学家对此已有很大争议,也有很多的反思,但是还没有最终摆脱唯‘SCI’的局面。如何能更好地促使人才迸发出潜质,而不是只图短平快,追求表面上光辉的东西?”钮文异道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可能还是需要相关管理机构和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共同研讨,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

“她获奖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认真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失,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特别是对于年轻人,不要以为我们不如别人,国内的团队同样能取得一流的科学成就,她确实树立了好榜样。”钮文异说。

(有删减)

材料三:

中科院上海*物所研究员李英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提取物*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并且该发明此前曾获奖项都是颁给集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医研究院用屠呦呦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有毒副作用,而云南*物所受其启示,采用溶剂汽油等有机溶剂提取的结晶通过李国桥等人的临床验*,*确实对恶*疟尤其是脑型疟有效。李国桥说,青蒿里面有7种结晶,只有一种是青蒿素,所以提取出结晶不见得就是青蒿素,只有肯定了临床效果的才是青蒿素。

(摘自光明网《屠呦呦:争议中的获奖者》,2015年10月5日)

材料四:

连日来,在科学界知名网站科学网上,屠呦呦获奖所激起的讨论跟帖络绎不绝,一句“屠呦呦能获得大奖,是一个团队努力多年、经过190次失败的结果”的总结回顾,更是被各方广为引用,这一话题也引起不少大众媒体的关注。

在中科院研究员李真真看来,出现这些质疑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西方评奖制度不了解,西方的科学传统是大多奖项都突出个体,科学奖励源于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这是来自于科学追求独创*的内在逻辑。首先就是奖励“优先权”:即关注在重大的科技成果中,谁第一个提出思想或者方法路径。

屠呦呦这次获奖,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的三点评奖依据为此提供了最佳注解: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美国人不会把奖颁给一个具体做事的人,而会颁给告诉你做这件事的人。”在李真真看来,拉斯克奖评委所宣扬的这一理念,国内还有一个熟悉和接受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屠呦呦争议’也提供了一次科普的机会”。

(摘自《*青年报》2015年10月5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日报》与*青年网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有哪些原因。

(4)材料四指出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把科学研究方面的最高奖项颁发给个人的情况的?

【回答】

(1)相同点:①都指出了当前我国以发表论文作为对科学人才评价标准的弊端;(1分)②都呼吁科研人员要脚踏实地,淡泊名利,执着钻研。(1分)不同点:①材料一指出了当前我国还存在一系列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的积弊,科技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大力培养勇于质疑、平等交流、自由探索、积极合作的创新文化。(2分)②材料二则指出了屠呦呦的获奖表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取得令人自豪的科研成就。(1分)

(2)①材料一侧重强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并没有改变*科技发展现状,指出要切实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培育健康的创新文化。②材料二则侧重强调屠呦呦获诺奖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我国科学人才评价体系上唯‘SCI’的短视行为。(每点3分,共6分)

(3)①屠呦呦只是首创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并非独自完成所有发明环节;②该发明曾获奖项一直归功于集体;③青蒿素的真正发现者是谁还值得商榷。(每点2分,共6分)

(4)根本分歧是:青蒿素的发现,是该归功于个人还是集体。(1分)

观点一:我认为科学研究中的最高奖项应颁发给个人。(1分)

①科学奖励应源于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奖励“优先权”,关注在重大的科技成果中谁第一个提出思想或者方法路径,这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与体现。(2分)

②科学的进步缘起于独创*的思想。科学研究必须承认和奖励提出原创思想的科学家,这是国家创新的不竭源泉。(2分)

③把重大奖项给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有利于全社会树立起成熟的获奖心理,培育健康的创新文化。(2分)

观点二:我认为科学研究中的最高奖项不应颁发给个人,而应是集体。(1分)

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科学研究更需要团队的协作。重大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多年的结果,奖项颁给集体,这是对事实的尊重。(2分)

②科学研究中的最高奖项颁发给集体,科学家的名字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呈现,更能彰显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精神,激发共同进步。(2分)

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细分,现代重大的科学成就,研究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新问题、新发现,随时都会出现新“原创”,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最关键的研究者。所以,奖项颁给集体最为合适。(2分)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新闻的内容的题目,注意对新闻的主题内容的概括,此题主要考核的是观点,注意材料中论述的关键词语和作者的观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新闻的概括主要是材料的要点,注意有的是整则新闻,这样注意导语的部分,如是摘编注意材料的主题和相关的评论,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报道的侧重点考核的题目,注意新闻的切入的角度,是宏观方面的,和上题有所区别。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概括新闻的侧重点,注意从新闻的切入的角度分析,不是新闻的具体的观点,而是从哪个大的方面进行报道,比如同样一则新闻可能的重点是人物的精神,也可能是事件的意义,还可能是事件背后的思考。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单则材料的内容的题目,注意对此材料进行简单的结构划分,然后从中提取关键词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概括新闻的主题内容注意找到相应的区位,然后在文中提取关键词语,注意符合题干的要求。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价新闻内容的题目,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文中的事例或观点进行论*。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评价文中观点的题目,注意首先明确文中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文中的观点进行论*,答题时观点的概括是重点,论*是注意运用文中的观点,文中的材料有时给出观点,注释需要总结即可,不要完全的脱离文章。

知识点:未分类

题型:未分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