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

来源:语文精选馆 7.61K

问题详情:

明清时期是*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

明清时期是*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仍不可使富也。……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清康熙*年(1679)下诏:“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仕,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勿论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举所知,朕将亲试焉。”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录取的50人集中在*浙。其中*苏23人,浙*13人。俱授为翰林院官,入史馆,纂修《明史》。

                                         ——《清代的两次博学鸿词科考》

材料三: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对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当时有艺人唱到伤心处,竟伤心肠断,死在舞台上。清朝时,《牡丹亭》场景出现在杨柳青年画之中,使其更加脍炙人口。

1959年初,*元帅观看上海戏曲学院昆曲班的学生表演《牡丹亭》的一折《游园惊梦》。学生们的精*演出,深深地吸引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应叶帅的要求,学生们又加演了一折《拾画》。

当代著名剧作家白先勇先生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的前提下,对《牡丹亭》进行了全新改编之作,内容更加精简而富有趣味,故事起伏跌宕,用现代的方式再次演绎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大学首演,并获得空前的成功。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黄宗羲坚持此说的社会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针对传统文化,学界常有“守正”及“创新”两种论调,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根据材料三概括创新在昆曲《牡丹亭》数百年长盛不衰中的作用,并指出《牡丹亭》在昆曲中的重要地位。②对传统礼制的遵循,是平遥古城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之。

【回答】

(1)正风俗、工商皆本

背景:大城市出现会馆,商帮势力强大,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南市镇兴起,出现近代银行雏形票号。

(2)表现:向孔庙三跪九叩,亲书万世师表,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意义: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快满足文化发展步伐。

(3)选择观点一:借助年画等大众艺术形式加以传播;开发出折子戏;白先勇等艺术家对《牡丹亭》与时俱进的改编。地位:昆曲之母。

选择观点二:建筑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体现人神共治、三教合一,建筑主次分明、井井有条

【详解】

(1)观点:根据“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仍不可使富也”得出正风俗;根据“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得出工商皆本。黄宗羲坚持此说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会馆与商帮,*南市镇兴起和出现近代银行雏形等方面进行总结。 (2)表现:根据“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得出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向孔庙三跪九叩,亲书万世师表等。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快满足文化发展步伐的角度进行总结。 (3)本题可任选其中一观点进行论述。若选观点一,可从昆曲的传统形式、内容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若选观点二,可从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蕴含的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

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题型:综合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