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

来源:语文精选馆 2.9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8.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19.吴诗《华清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

18.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9.吴诗流露出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怜悯,鞭挞了无视*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干问的是“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这是考查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华清宫》前两句写华清宫外的大雪。“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过华清宫》中,“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这是写昔日之景;“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这是写今日之景,两者放在一处构成今昔对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体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明确,没有大而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解题思路: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成竹。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4.分条作答,组织语言要简明、连贯、准确。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比如本题,就是要求回答两首诗歌运用的相同的表现手法。考生应对诗歌的手法逐一分析,找出共*,然后作答。

19.题干问的是“吴诗《华清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前三句主要是写景,借助宫内外景物的对比,鞭挞统治者;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情感主旨类。考查方向: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本题的提问非常明确,直接指向“吴诗《华清宫》”,对于另外一首则不需关注。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