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

来源:语文精选馆 6.63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  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20.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21.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回答】

20.

①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背景,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

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21.

①借景抒情。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默默向东流淌。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感慨。

②直抒胸臆。“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

③以景结情。“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

【解析】

试题分析:

20.本题分析诗句的作用,首先概括诗句内容,然后根据位置判断作用。这首词作者起笔不凡,先介绍定王台的位置,既为后文写其繁华作铺垫,同时也与其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首词作者起笔不凡,先介绍定王台的位置,既为后文写其繁华作铺垫,同时也与其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背景,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①概括诗句的内容,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位于诗开头,一般是为全诗奠定基调,布下氛围。如本题“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背景,说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滨,古湘州地界,得*山之助,阅千载岁月,声势自是不凡。一开头便时空纵览,大气包容,为下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设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21.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如何抒情”,选取最突出的、最明显的手法分析。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以景结情。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如本题这首词的下阕作者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最后以景结情,逐层分析,加以概括即可。借景抒情。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默默向东流淌。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感慨。直抒胸臆。“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以景结情。“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