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吴冠中与河北李村周喜俊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

来源:语文精选馆 1.7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吴冠中与河北李村周喜俊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工艺美术学院全体人员整体下放到驻扎在河北获鹿县的27*1594部队农场。200多名师生分为两个学生连,分别住在李村和小壁村的百姓家中,一住就是三年。

吴冠中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南,刚到李村时,看到地形比较单调平淡,以为不易找到引人入胜的风景画面。时间长了,尤其是与这里的乡亲们产生感情之后,蓦然发现,看似平淡的李村,原来有那么多美的东西可以入画。

吴冠中在李村的土地上找到了生活之趣,发现了自然之美,这种美给了他坚守的力量,也让他的心情豁然开朗。马上托人捎来颜料和画笔。他是画油画的,需要画布、画框,这些东西在村里买不到,也无法制作,他急得满村转。

他终于在李村的小卖店发现了一种小黑板,是用马粪纸压成的,很轻,价格也便宜,一块多钱一张,吴冠中一下买了几十张,在上面刷层胶就能替代画布了。

画布有了替代品,画架怎么办?他发现房东家用荆条编制的粪筐很有特*,名为粪筐,并不是背粪专用,老乡们下地干活,孩子们上学,总习惯挎着这种筐,拾柴、打草、捡麦穗、装菜都能用。

吴冠中背着粪筐到地里作画,高高的背把正好当画架,筐里边放颜料盒、画笔什么的,连画箱都用不着了。他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为“粪筐画家”。好多师生觉得这办法不错,纷纷跟着学,星期天各自背着粪筐寻找庄稼地写生,这成了李村当时最具特*的景象。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粪筐画派”。

吴冠中到李村时,肝炎相当严重,加之失眠、脱肛等多种疾病缠绕,吃中*西*都不管用,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房东家没啥好吃的,有时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乡亲们的真诚朴素,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房东陈吉堂告诉我,他亲眼见过吴冠中画高粱,中午地里闷热闷热的,吴冠中在地头上依着粪筐作画,汗水把背心湿透了,紧贴在身上,蚊子在他的胳膊腿上咬出好多疙瘩,他好像啥也感觉不到,只是不停地画。

梵·高是吴冠中崇拜的偶像,梵·高“把自己埋到土地里”的观点,对吴冠中影响很大。新*成立之初,吴冠中义无反顾从法国回来,就是立志要做*的梵·高。李村为吴冠中提供了实践梵·高精神的平台,在麦浪滚滚的金黄田野,在烈日炎炎的高粱地,在蒸笼一般湿漉漉的绿*瓜园,在无边无际的洁白棉田,吴冠中脚踩滚烫的大地,终于感受到了梵·高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焰。

河北李村的盛夏像火烤一样炙热,中午的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生鸡蛋放在阳光下都能烤熟。吴冠中穿着背心、短裤,在田野里依着粪筐一画就是一整天,中间不吃不喝不休息。房东见吴冠中大中午还不回来,着急地对他的学生们说,老吴真是不要命了,他是个病人啊,这大热的天,不吃不喝在地里画画,哪能受得了啊?你们快去看看吧,别让他晕倒在地里还不知道。学生们理解房东的善意,可他们知道,吴先生画画时是不许打扰的。

姜玉*是和吴冠中一起住在陈吉堂家的学生,至今提起这事仍热泪盈眶。他说,我站在房东家的屋顶上,手搭凉棚四处寻找,看吴先生在哪块地里画画。夏日的中午田野里几乎没有人,只要看到那块地里有个人影,肯定是吴先生。我给他送壶白开水、拿个馒头,可他根本顾不上吃喝,说画画时胃是停止工作的,吃了东西不消化更难受。有时只是喝口水润润嗓子,就撵我赶紧走,怕干扰他作画。

吴冠中在沃野找到了创作的源泉,积蓄已久的情感得到了爆发。在李村的后期,他拼命地画,不让自己停下来:《高粱与棉花》《瓜藤》《胡萝卜花》《野菊》《南瓜》《岩下玉米》《冬瓜》《柴扉》《苇塘秋雁》《喜鹊》《麻雀》《池塘》《双燕》《井》《硕果》《山花烂漫》……

吴冠中在疯狂作画中,多年的肝炎竟然不治而愈,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顽固的失眠症也逐渐减轻,白天在地里作一天画,晚上回来香甜地睡上一觉,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去作画。心情好了,食欲渐渐增强,蜡黄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腿上有了力气,走路腰板也挺了起来。

【相关链接】

①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坚忍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摘自“百度百科”)

②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的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的喜怒哀乐之中。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吴冠中《我负丹青》)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时代背景,点明了题意,为下文描写吴冠中在李村的生活和创作作了必要的铺垫。

B.吴冠中在李村不仅找到了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一大批充满乡土气息的画作,而且振作了精神,身体恢复了健康。

C.“熬了小米粥,给他盛一碗,包顿野菜馅饺子,给他送几个”,这几句语言朴实无华,用整句,表现了乡亲们表现了乡亲们对吴冠中的关心。

D.盛夏的中午,吴冠中还没回来,房东非常着急,要吴冠中的学生去田间找,但是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

8.文本表现了吴冠中怎样的*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文中运用直接、间接描写方法写吴冠中中午在田间作画的情景,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回答】

7.D

8.①随遇而安。他作为画家下放到部队农场,一住就是三年,但他找到了生活之趣,发现了自然之美。②奋发作为。他利用简陋的画具进行创作,同学们羡慕不已,戏称他为“粪筐画家”。③执着坚忍。盛夏的中午,他一个人坚持在田间作画,一整天,中间不吃不喝不休息。(每点2分,概括1分,例举事实分析1分。给4分为满分。)

9.①正面描写使当时的情景显得真实可信。(2分)②通过房东陈吉堂的叙述和姜玉*的所见,从侧面弥补了正面描写的单薄,使吴冠中的形象更加丰满。(3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和对传记写作手法的鉴赏。选项中,“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运用反衬手法”分析错误,学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理解吴冠中的*格;并且这也不是运用反衬手法。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主人公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他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

8.

试题分析:文章前三段写吴冠中被下放到农村,“一住就是三年”“找到了生活之趣,发现了自然之美”,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格。第四段、第五、六段写吴冠中用马粪纸压成的小黑板代替画布,用粪筐代替画架坚持作画,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粪筐画派”,表现出他奋发作为。第七段到时第十一段,写吴冠中忍受病痛,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作画,表现出他执着坚忍的特点。

【考点定位】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传记内容进行梳理,找出传记中关于吴冠中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传主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传记中关于传主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传主的评价*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9.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道德要找到文中直接描写的部分和间接描写的部分,然后分析其作用。直接描写,如“吴冠中穿着背心、短裤,在田野里依着粪筐一画就是一整天,中间不吃不喝不休息”,间接描写如“房东……着急地对他的学生们说,老吴真是不要命了,他是个病人啊,这大热的天,不吃不喝在地里画画,哪能受得了啊?”“姜玉*…………日的中午田野里几乎没有人,只要看到那块地里有个人影,肯定是吴先生”。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传记中的直接描写,也就是直接写传主的语言、动作、心理、行为等,来表现传主的*格品质;间接描写则是指借助旁观者的眼睛来描述传主经历,或引用他人的评论来表现传主的精神品质。直接描写可以使读者直观认识到传主的人格魅力,提高传记的真实*,间接描写则可以通过别的见*突出传主的事迹或品质,提高传记的可信*。在塑造传主形象的时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起到突出传主形象的作用。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