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小题目。秋波媚①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

来源:语文精选馆 1.9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小题目。秋波媚①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后面小题目。

秋波媚①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国难当头被任命担任*中要务时所作。当时有利的形势和*中威武的生活,让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②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③灞桥、曲*均为长安著名景地。

20.词的上片诗人是如何表达“此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1.词的下片“灞桥烟柳,曲*池馆,应待人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回答】

20.①借景抒情,借“角声”“烽火”之景,表达词人积极迎战之“兴”;②借事(典故)抒情,借“击筑”“酹酒”之事(典故),表达志在必胜之“兴”;③直抒胸臆,用“悠哉”直接表达豪迈之“兴”。

21.①拟人, “待人”二字将“灞桥烟柳,曲*池馆”拟人化,突出长安沦陷盼望光复的情形,表达出词人夺胜 的信心。②虚写 (想象),想象长安景象,丰富了词的内容,极具浪漫主义**。③侧面描写,词人用长安之景表达对宋*的期盼,从侧面突出词人及宋*收复沦陷故国的决心和信心。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片诗人是如何表达‘此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抒发情感的手法。考生要从意象、手法角度去分析,答题区间“上片”。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从角声烽火写起,烽火指平安火,高台指高兴亭,借景抒情。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借事(典故)抒情,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用“悠哉”直接表达豪迈之“兴”“此兴”的“兴”,兼切亭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角声”“烽火”。然后,把握诗中的显*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信息,也有一些显*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比如本题中的“击筑”“酹酒”之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灞桥烟柳,曲*池馆,应待人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诗句翻译为“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收复失地,胜利归来。”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加倍地写成为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队的到来。应,应该。这里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拟人和虚写 (想象)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