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竹子与*文化   竹子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来源:语文精选馆 7.41K

问题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竹子与*文化   竹子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子与*文化

    竹子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南方婴儿出世后就躺在用竹子做成的摇篮里,新郎迎亲时新娘坐的是竹花轿,老人过世了抬棺材用的是竹子扎成的丧轿。     竹子在*的使用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商代,竹子就被做成竹简用来写字,之后广泛流行,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汉代,人们开始利用竹子坚韧、笔直、抗压、抗腐蚀等多方面特*,把它用作理想的建筑材料。如今,竹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竹编、竹雕、竹刻工艺品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成为*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竹文化中,更重要的应该是竹子的审美价值。在*人的心目中,竹子是高尚、美好和幸福的象征。孔子把“人格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君子”与竹子的特征有相似之处。因为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所以用竹子来代表炎黄子孙谦虚的品格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在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信奉道家朴素辩*法思想,崇尚自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无数诗人和画家为竹子的形象和魅力所倾倒,他们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竹诗和竹画,使得*竹文化得以不断发扬光大。从唐*始,描写竹子的诗画数不胜数。像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夏日南亭怀*大》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白居易的诗《小*闲坐》中的“*前竹萧萧,*下水潺潺”等著名诗句,以凝炼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明代大画家王绂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清朝画家郑板桥是当时著名的竹子学家,他画竹讲究要真实地反映竹子的客观实际形态。他的竹画和诗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主要表现的是作者的人格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他为他的一幅竹画题诗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当代已故画家李苦禅所写的诗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去处尚虚心”,同样都道出了*竹文化的精髓以及“竹子文明”的精神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对竹子不但熟悉,而且还把它制成摇篮、花轿、丧轿,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B.竹子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早在商代,它就被做成竹简用来写字,从此之后,竹简成为文化的载体并且广泛流行。 C.竹子有坚韧、笔直、抗压、抗腐蚀等多方面特*,这些特*又被人类认识并加以利用,早在汉代,就把它作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屋。 D.现在,人们把竹子制成竹编、竹雕、竹刻工艺品。这些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这些工艺品已经成为*竹文化的组成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竹子有审美价值,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节、坚韧、常青,它是“人格高尚的人”的象征,同时它也是高尚、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B.魏晋时期的嵇康和阮籍,他们信奉道家朴素辩*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他们都是如孔子所称的竹子一样的“君子”。 C.“竹露滴清响”“*前竹萧萧”, 孟浩然和白居易的这些写竹子的诗句,向人们展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是*表现竹文化最凝练的诗句。 D.无数的画家一遍又一遍的挥毫泼墨,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竹画,他们为竹子的形象和魅力所倾倒,同时他们也让*的竹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大画家王绂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书法结合起来,在画竹、竹节、竹枝和竹叶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B.清朝画家郑板桥的竹诗和竹画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还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 C.“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去处尚虚心”,画家李苦禅所写的诗句,既说出了*竹文化的精髓,也道出了 “竹子文明”的精神内涵。 D.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名士之所以颂竹、画竹,是因为竹子不但有形态美和意境美,而且有“宁折不弯”和“中通外直” 的品格。

【回答】

1---3   A、C、D

【解析】 (1)  A、“在*,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一段表述为“竹子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故选A.

(2)C、“最凝炼的诗句”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以凝炼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故选C.

(3)D、“古今中外”错误,没有外国,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表述为 “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故选D.

*:(1)A(2)C(3)D对文章分析理解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