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浪淘沙吕碧城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

来源:语文精选馆 1.4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浪淘沙吕碧城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欣赏,认为“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下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

1.词的上阕抓住“寒意”、“春雨”等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从视觉、触觉、听觉的角度,将周边冷漠凄清的环境与人物睡卧不安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惜花的情怀。

2.此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表现闺中人惜花伤别之情,而吕词不为惜花所囿,将惜花扩大到人花互怜,同时上下片结句,只将词序稍作变动,就构成了回环往复,旋律优美的韵味,感情表达上也富有波澜,自是不寻常手笔。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解答时首先要找到词的上阕中写景的句子和抒情的句子,然后分别分析即可。从上阕来看,写景的句子是前三句,这三句中选择了“寒意”“云帱”“宝篆烟”“雨”等意象,其中“寒意透云帱”是感受到的,从触觉的角度写的;“宝篆烟浮”是看到的,从视觉的角度写的;“夜深听雨小红楼”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上阕中抒情的句子是最后两句,“姹紫嫣红”代指花,“零落否?”表达出诗人对雨中花朵的关切之情,“人替花愁”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惜花爱花之情。

点睛: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和思想情感。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绘形绘*、虚实结合、白描等的。③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一道比较阅读类题目,由题干可知,解答时首先要将本词与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然后再比较本词上下阕结尾的诗句,指出其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就可以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由此可见,吕词和李词的共同点是抒情主人公皆是闺中女*,主题都有惜花之意。不同的地方,李词只有人替花愁,却没有花*愁,吕词则不仅“人替花愁”,还写了“花*愁”。再比较吕词上下阕的结尾,可以看出,“人替花愁”“花*愁”用字一样,只不过字的顺序不同,这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回还往复的特点,韵律优美。

知识点:

题型:诗歌鉴赏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