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小题。“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蒋蘸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东去,浪淘尽”,...

来源:语文精选馆 1.8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小题。“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蒋蘸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东去,浪淘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小题。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蘸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彷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水的声音,“倚仗听*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生命的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关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甜、苦、辣、成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哺竽。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6.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盼“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7.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   

8.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回答】

6.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落难时,他卑屈而祓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通过对比,突出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

7.含义:回到(回归)自我。特点:美好(精*)、可贵、能予人平静。

8.引用和对比。连续引用了苏轼的句子,边引边解;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借以表现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味道)的主旨作铺垫。(主旨的内容必勿答出)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盼‘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中说“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这是“得意”的表现;“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书法的极品”,这是“落难”的表现。两者放到一起形成对比,为下文写苏轼的变化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区域和要求,比如本题,“文章前两段中”,这是提示答题的区域;“‘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这是提示*的要求,“用意是什么”,这里又涉及内容安排的作用。然后回归文本,找到相关的信息,本题即可到一、二两段找到相关内容,最后概括即可。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此处有两个问题,一是“淡”的含意,二是“淡”的特点。对于前者,应到文中找到相关语言理解其含义,主要在文章最后两段,“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 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由此可以知道,“淡”的含意时“回归自然”;再结合最后一段即可把握其特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淡”的含意,一是“淡”的特点;然后回归文本,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到写“淡”的段落。文章第六段开头说“所以我觉得,苏东坡*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可见后面应是作者发表感慨的内容,考生可以到后面几段文字中找到与“淡”相关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和特点。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哪些”,说明不止一点。“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倚仗听*声”,这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水的声音,‘倚仗听*声’”,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而本文的主旨就是“‘淡’是人生最深味道”,故此处的手法都是为体现这一主题服务的。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因为出题人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暗示,比如本题中,“第四段”“哪些手法表现苏轼的变化”“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审完题后,再回归文本,结合文意进行回答。从表现手法角度来看: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